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初中英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题分析

【作者】 谭玲华

【机构】 贵州省铜仁市第五中学课题研究小组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对传统的英语课堂进行改革,创设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交流提供开放的平台。
【关键词】精心备课;合作探究;教学策略
【正文】

      英语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初中英语学习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需要。“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英语教师人人都能找到或说出很多理论依据,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差强人意。甚至可以说,有的还没有真正领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新的思考、分析和实践探索。

  一、指导学法,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

  我们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根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航,教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备课时首先要分析学情,备学法;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形成;课堂讲解要学法示范,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当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在指导学法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愿学、乐学”,因为不解决“愿学”“乐学”的问题,也就谈不上“会学”“善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愿学”和“乐学”是推动其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掌握了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那么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有基础。

  二、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自主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有充足的探究时空去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知识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在自学探究中,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作业由学生点评。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三、发现问题,与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同步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在课前依据教材和所了解的学情而提前预设一两个能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问题,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的反馈,临时改变教学预设,对发现的新问题,恰当地追问。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同步。如在教学中讲到灾害性天气时,可以通过视频放映强台风来时伴随的暴雨,让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态描述看到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描述昨晚一夜间的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接触过去进行时的用法,并进一步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的英文名称,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体验现在进行时与过去进行时的异同,鼓励、启发学生争相发言,发表自己有新意的看法。

  四、引导发现,鼓励参与合作,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爱思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五、确立新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性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它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

  总之,“自主合作”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理念,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进入我们的教学领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必须经过不懈的探索,才会使之大放异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生学习英语“费时低效“的怪圈,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落实有效学习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郑士强.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反思及解决策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4.

  [3]施永忠《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分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教育》,教学月刊,200310

  [4]崔云道《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河南教育,20041

     (本课题参与人:卢忠葵,将德俊,朱静等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