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胡兴文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小海中学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迫在眉急。本文主要从备课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辅导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能够在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道路上给与帮助与指导、是每一个高中教育工作音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作为一个新的热点问题,“课堂有效教学”在当前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从高中数学教育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给出几点认识,以期与同行业工作者共同探讨。
一、认真有效备课
备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有效备课需特别强调以下几点:有效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预设是数学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教学只会变成信马由缰的活动。教师课前应做好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种种意外的心理准备。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智慧的交流,这样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内容丰富,多方互动,给人以启发。有效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在传统备课中,教师主要是备教材,着重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教材的重难点等。此外,教师备课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搜集生活中相关的资料信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有效备课还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创设有任务情境,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愉快的参与,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中积极主动的感知,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研究、解决数学问题,自主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建构。教师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感受的教学,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即把教师的“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幸福感和尊严感,这就是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讲到虚数的时候,适时提出:要使方程”X的2次方=1”有解,怎么办?这种有的放矢的诱导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学生于是开始琢磨讨论,老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探索中无疑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工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在学对数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图像。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图形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列表时肯定有同学自变量X取1,2,3,图像自然也只画了第一象限内的一小段,而有的画了一、四象限内的部分,就想当然,也就把曲线画穿过轴·····由于是分工,所以学生每人就不需画出所有的图形,有时间指正或更正错误,欣赏别人的成功,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探究互助的目的,从而促进了有效教学。
3.归纳课本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师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其它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对适应知识的归纳、概括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乃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这种概括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都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4.注重数学实验
与理化生一样,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实验。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它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发掘其探索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讲授“异面直线”概念时,叫学生拿出两根木棒,让他们摆弄出各种位置关系,在摆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关系,两根木棒既不平行也不相交,更不在同一平面内。通过以上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异面直线的概念。这样将静态的知识通过实验转化为动态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数学这一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三、辅导的有效性
对学生的辅导要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况。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比如:1.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体会到自己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从基础抓起。基础不牢固,成绩自然也不好,所以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3、多练多写。多做各种各样的练习题。4、从练习中总结出一些规律,避免下次出错。5、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6、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页,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8、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特别是针对五(2)班很多差生不愿写作业的情况,我更是要求家长配合,并亲自查作业。
四、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耍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有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评价,一句好的评价可能造就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造就一群人才。否则,也能毁掉一个人才,毁掉一群人才。对学生的回答及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的评价应具体客观,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或错误。对已经初步回答但不够完善的同学,应适当的加以引导,继续追问,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真理的彼岸。要以鼓励为主,适度使用赏识性评价,教师评价的态度要真诚,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标,对各教学环节不断进行调整,以求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小君。创设有效情景,让课堂焕发活力。成才之路,2008(6)
[2]阙闯。课堂教学目标。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11)
[3]付平相 。如何组织探究性学习。小学教学参考,2006(15)
[4]范爱连。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2)
[5]周海芳。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宿州学院学报,2006(6)
[6]关梅。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