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作者】 李 青

【机构】 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戈塘中学



【正文】

      新课改后,新教材增加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活动与探究题,对于教学设备相对较差的农村中学来说,师生查阅的资料较少,学生知识面窄,加上历史知识需要记忆的多,如果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面对农村中学的实际,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读

  如何阅读课本呢?首先,要阅读课本本章的目录,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知识体系框架就好像人的骨架,如果学习历史缺少它就像人散了架,根本学不好历史。其次,阅读课本正文,充实已经形成的框架。如果说框架是骨头,那么课本正文则是历史知识中的血和肉。只有有效的阅读课本正文,才能把握历史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达到对历史的有效复习。再次,阅读课本中的补充材料,形成读史的能力。补充材料的类型很多,其中以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居多,这些补充材料不仅仅是为了带给读者感性的认识,拓展读者的视野,启发读者思考,增强历史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再次阐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二、思

  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对于学习历史是多么重要。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在了解每一个历史事件时,你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思考它的原因、结果、有没有今天值得借鉴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学习鸦片战争你可以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呢?而战争为什么又称为“鸦片战争呢”等等,这样不断的思考就有助于掌握历史知识。同时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具有大胆质疑的精神。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敢于质疑,是一种积极地人生历练。“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学习中要积极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敢于质疑,是敢于向一切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比肩”的过程。学习中还要养成与他人积极切磋琢磨的好习惯。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所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当代信息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

  三、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历史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习惯。为了使笔记既少又全,笔记最好记在书本里,具体记什么呢?1、符号。如123;⑴⑵⑶;①②③等。每一个学生对自己书本里的符号使用要固定化,用符号把一些关键字、句标出,既醒目又省时。2、知识标题。如历史事件涉及的“原因、背景、经过、内容结果等等。”把这些知识标题记在课本相应的内容旁,再配以序号,在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3、补充笔记。老师补充的内容,网络板书,自己从课外书本中得到的相关内容,都可以记在课文上下左右空白处。

  四、习

  学习中的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练习与信息加工水平有密切关系,可以说,联系得越密切,信息向长时记忆迁移的可能性也越大”。学会做作业,也是历史学习的一个方面。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一是通过练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学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四是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查漏补缺。在练习的方法上,要学会审题,特别是明确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主动学习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现。作为现代中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阳光、青春的主体的学生,别人不督促而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人生品质与美丽而富裕心性与个性地张扬。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主动学习是良好个人品质的体现。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视个人进步与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兴盛为己任之大志之人,因此也一定是一个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的人。

  五、悟

  学生在每次考试后都应该认真总结,反复感悟,尤其是自己的错误要高度重视,以免形成错误的认识和习惯,这就需要做好考后记。下面就结合历史材料来谈一谈这一问题。①悟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每次考试后,我们既要弄会每一个题目,又要着眼于把握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材料解析题、问答题、识图题等主观性试题,因其灵活多变,更要注意总结他们的解题方法。一般而言老师在讲评时总会介绍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我们还要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总结,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②悟典型。试题多以教材重点,难点而设,也有些试题是教材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点。这些问题考过了以后还会再考,并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笔记本上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记录考卷中出现错误的典型例子,然后加上注释,说明错在那里,应如何修正,并记下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某些典型的错题,也要收入“错题集”,以免下次再重犯类似错误。③悟新知。考试也是我们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试题本身会蕴涵新知,另一方面,老师也会结合某些试题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

  总之,正如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所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历史学习同样如此,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成为人一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