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融合

【作者】 李玉美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里则树人学校



【正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现在学科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已成为共识,学科教育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大课题。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作为工作在教育前线的物理老师,在此结合自身体会,就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谈几点体会:

  一、心理障碍“缘由”的透析

  我校生源来自不同区域,有受农耕文化束缚的农村学子,也有受经济大潮冲击和开放意识影响的城市学生,他们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水平上都有很大差异。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有:

  1、日常生活中“观念”的偏差

  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在学物理之前,对所研究的部分对象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和认识,并形成各种观念,其中有部分是不科学的。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往往会对物理要领形成一种负迁移的作用,影响形成准确的科学结论。

  如:我在给初三学生讲解“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和对“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采用举例讨论的办法解决,如:“出手的手榴弹在飞行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手榴弹出手后,除受重力作用外,还有哪些力作用在物体上?手榴弹为何继续前进?物体运动是否有力的维持等?经过讨论,学生体会到原有观点的错误,从而对力和运动知识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和正确理解。

  2、“潜伏”的思维定势带来的障碍

  学生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思维定势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学习其他有关知识或需要创造性思维时,思维定势就成为一种思维障碍,影响新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如: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像和物是等大的,那么很小的镜子是怎样照出很大人的像呢?教学中,定势训练以后,还要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反例,引起学生的注意。

  3、来自学生情感上的障碍

  上课中,教师应带有亲切的教态,方可造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这也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疏通了师生情感的道路,便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我校倡导的“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宁无才”的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人成才”的育人模式已蔚然形成。

  二、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工作已进入个性化、合作化时代,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应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我非常注重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这节课不仅是开学的第一课,而且是“收心”的第一课。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是让学生来学好我教的这门功课的良好开端。

  1、尊重天性与人格,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我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以充分地肯定,肯定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希望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进步!

  2、尊重发展与权益,成为学生成长的“好参谋”

  在课堂上,我经常要他们自己到讲台上进行板演,一些成绩好的反而不那么积极,但一些中层生会很积极。老师再把他们做出来的内容给予评价,在全班同学面前肯定,这对他们有很大的鼓励。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不防多给一些“爱出风头”的同学一些积极的展示机会。如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发生过正面冲突,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等,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要给予他们参与的权利,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渗透“度”的把握

  1、讲究渗透氛围的营造 

  营造平等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体味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艰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

  物理教学中的内部渗透贵在自然、贴切,它与物理整个教学的具体过程是紧扣的,是有机融合的。如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一些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光辉事迹——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富裕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献身于祖国的事业,像李四光、钱三强、钱学森等在国外已取得科学成就的科学家,他们一颗颗赤诚的报国之心,感人肺腑。

  2、讲究渗透的适度

  一是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里花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一节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过长,那就弱化了物理教学,也不叫学科渗透,便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了。二是要注意渗透高度,即渗透目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要讲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好绿色通道。   

  3、讲究渗透的方法

  常说:教无定法。同样,物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固定方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从具体渗透方法来看,有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当然,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只有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获得提升。

  4、讲究渗透后的多元“评价”

  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物理教学要求评价的多元化,注意评价的心理层面,兼顾到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要素和各个层面,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确立课程评价的心理指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等渗透在各项活动中,改进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不同于专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它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只要教师有健康意识、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造成学生心理缺陷的因素,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汲取前人的精神财富充实心理世界,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我、容纳他人、融入集体、适应环境、做一个健康乐学的人——目的也就达成了。

  实践证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由于人的心理问题具有多样性、微妙性和复杂性,要全面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得依靠专项教育或其它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把爱心具体化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多点人情味,多些人文关怀。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最终将会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健康发展,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