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朱大芬
【机构】 贵州省惠水县高镇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广,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呼唤,也是诸多家长的心愿。但是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重智轻体的现象普遍存在,最重要的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缺少应有的教学策略。【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初中体育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要特别注重初中体育课程的开展,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一些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初中体育课的有效进行。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我们做了一下尝试,旨在寻求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实现目标的动力。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任务和目的,端正学习态庋,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无论教什么内容,都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练,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得上,让学生懂得练习的价值和好处,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我们会让学生知道耐久跑可以提高学生有氧耐力素质,是将来健身的主要手段,什么是正确的技术动作,如何克服极点现象和分配体力,怎样才能提高成绩等。只有这样,才能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好学乐学的过程。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效果,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他们总能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却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小型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3.采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评价不应只从运动成绩、运动技能出发,而是看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和在进步幅度。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以表扬为主,对学生一点儿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用表扬鼓励的言语,如“很好”,“不错”,“继续努力”等给学生的心理以良性刺激,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4.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中比较活跃,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体育差生由于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要求,没有表现的机会,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差生,区别对待,在运动强度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同时也对选择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要求: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的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加强教法的改革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实施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四、教具的制作、创新和应用
传播媒介是构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体育场地、教具和设施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媒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体育教师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视角出发,因陋就简、自力更生、修旧利废,制作和创新了简易实用、有推广价值且令人耳目一新的体育教具,同时这些教具的应用成为本次比赛活动中的一大亮点,也给予了我们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自制器材的新思路。这些诸如此类的教材,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在教学中的实用价值很高,如用“小纸球”可进行抛、投、扔、掷,进行夹跳比赛,进行搬物运物、跳远标记等。彩绳的用处更大,除单跳、双跳、多人跳、花样跳之外,还可用于辅助立定跳远、进行间多级跳,以及投掷转肩练习,鞭打动作练习,绳操等等。看来只要我们老师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动脑,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体育教具应运而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韵多彩,意味无穷。
总之,体育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都需要问题的引领和控制。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问,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一定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参考文献:
[1]《中学体育的改革与现行体育 》 韩辉 2004.11.1
[2]《课程改革,路在脚下》 钱守旺
[3]《合作学习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坦 1994.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