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李 君

【机构】 江西省龙南中学

【摘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探求能力、应变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前教学的需要。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思维主体。
【关键词】自主学习;生物教学;培养策略
【正文】

      自主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半独立性的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目的是养成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和作风,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它是为学生将来形成完全的自学能力作准备的。因此,对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行为自主性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也是走向成熟的特征表现;其二,学习的自主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其三,自主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走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成为主体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目前来看,有相当多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主要的表现有:对于教材、教师的过分依赖;不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体验;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薄弱又使他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谈。以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来自课程安排和教材的一些压力。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从课程的设计理念到具体的内容标准,都突出地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这就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笔者根据高中生物学科特点,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至关重要。在“自主学习”教学法中,教师首先是一位引导者。教师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而要引领学生探索知识,启发学生理解知识,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其次,教师是一位研究者,不仅研究生物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研究教育动态。在专业知识上,教师应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把握当代教育思想,洞悉教育发展趋势,善于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去培养学生。第三,教师是一位教育者。教师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教”上,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把“育人”弃之不管。学生的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认知、技能和心理三方面的目标。单纯的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学生加强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地完善自我。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相应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尤其是在新课导入时能做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对知识的认识过程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因此,培养学生真正获取知识的能力必须从实验入手。教材广泛地采用了过程模式和情景模式,通过加强实验和创设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由学生自主确定的,源于生活、源于课本,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表现为对学习具有较强的动机和兴趣,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过程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在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的同学反复几次制成的滤纸条都不理想,分不出四条色素带,我就请一些做成功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实验,查找原因。我还给同学们提供了多种实验材料,请他们思考,除了用课本上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外,还可以把该实验如何改进?并让他们通过实验进行自主的探究、分析。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认真研究、讨论,充分理解了该实验的步骤、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有的同学还对该实验提出了较好的改进方法。如用圆形虑纸代替虑纸条,将色素滴在圆形虑纸的中心,并用一个虑纸条做成一个细小的圆形小棒,一端插入层析液中,一端顶在圆形虑纸的中心,且发现在圆形虑纸上出线了一个以圆心为中心的四条色素带,而且这样做还可以避免烧杯里的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而造成色素带分布不清晰。

  四、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中的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从而达成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各角色还可进行互换,使学生从各方面得到锻炼。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建构、主体的参与与相互合作,学生首先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能够处理、加工得到的信息,然后才能交流,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个体自主学习的动机。为了完成任务,各组员必须先独立推动学习的进程,自主收集、整理、提炼相关资料,而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又是一次再学习、再提炼的过程,在全班汇报时又是自我评价和接受同学、老师评价的过程。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中,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必然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五、进行合理的评价,激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目标达成程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过程,并是后续的学习更加主动、有效。若缺少合理的评价机制,自主学习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注重学习目标的检测,又要主动对学生学习态度、参与过程、合作性、创造性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发现学生学习的闪光点为主,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以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反映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马美彦,浅谈自主学习中的创新教育. 学科教学探索,2004927-28.

  [2]《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黎小玲

  [3]《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化学教学中合作性学习有效实施的策略》 赵剑月

  [4]唐金平,认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云南教育,200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