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作者】 蓝贤亮
【机构】 广西博白县新田镇初级中学
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指导下,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现从过去的偏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这单一的目标,转向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堂教学功能,做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整合,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要放眼未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充分发展,以便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正如我们爬山一样,不是爬到山顶或爬更多的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爬山过程中所获得的爬山技巧、身体素质的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喜悦等等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既应被视为一个结果,更应被视为一个过程,每一位数学老师在每一节课中都应把数学作为一个过程去组织有关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学要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的开放式过程。当学生毕业若干年后,他们也许会遗忘掉曾经学过的某个数学概念或数学公式,但是作为过程的数学教学却能使他们不会忘掉如何数学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所获得的在一般能力上的发展能帮助他们通过调查、探索、重构出曾经学过的方法,甚至更多的方法。
一、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情境极为复杂。从不同层面上看,课堂既呈现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少年文化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又呈现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还呈现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因此要感动学生学习数学,我们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情境,要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展现思路和方法,学会怎样学习;能帮助建构进取型的人格,通过“效能感”完善“自我”。如:一位老师在一年级教学“我们认识的数”一课时,根据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实验、猜想、讨论、交流等等。全体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就在这时,教师突然问:在我们学校的校园里,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桌子,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椅子……这时,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上学进校门时数了从校门口到我们班级的楼梯共32阶。在这位小朋友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平时数了我们校园里共有16棵小树。就这样学生又一次在互动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并获得积极体验。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加强数学的体验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把一些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再创造”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实践,让他们感受“直接”。例如在讲《包装中的数学》时,先出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问:你会用包装纸把这些物体包装一下么?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指着其中的一个长方体问:我要知道用了多少包装纸该怎么办?要求出包装纸的用料要知道哪些条件?再请同学们用手头的测量工具测出有关内容,这样让学生借助“包装纸”这个模型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达到探究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功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数学教学应不断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设计开放式的课堂练习
传统的练习因机械、重复或难度不适,而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有着良好的积极体验,能够满足全体的需要,这就要求课堂练习从单一走向开放。教师可出示多层次的习题组,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或分成几个层次,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也可通过开放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可出示这样的习题:“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如果钱不够,怎么办?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钱不够,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等,这又让一大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而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二种方法,有的则数十种,他们体验到了满足感。类似这样的开放题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
总之,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到该表扬时不吝啬,同时要注意该低调时不高歌,该委婉时不过露,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赏的目光都是崇高的精神奖赏,真正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动学生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