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 周光菊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第二中学

【摘要】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但它的后几种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智育是硬任务,为了抓智育而可以不管或少管体育教学。但我们应该知道,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正文】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主要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善于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师,要在发扬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新课程教学理念,积极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良性发展。

  一、体育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初中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思想素质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增进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1、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尤为突出。出现这种情况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少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

  2、体育游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促进作用。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做“猎人打猎”(用投排球来代替猎枪)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又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但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

  3、体育器材的管理。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二、体育课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体育教学过程中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另外,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能掌握锻炼中的创伤处理,如何在锻炼中避免损伤,自我的保护与护理知识,提高体育文化底蕴等。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3、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三、体育课教学善于培养学生身体心理素质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也能使学生心理素质达到最佳的状态。

  1、培养学生健身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活动能伴随人的一生。如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体操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培养初中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不是短期的、也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多元化的培养过程。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学中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潜在的能力,造就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想龙.论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西北职教.2010Z1

  [2]张剑峰.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之我见[J].新课程.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