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者】 沈奉菊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罗汉乡罗汉中学
【摘要】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不言而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当人们看到鸟在天上自由飞翔,就想到要造一个象鸟那样的机器,把人带到天空中去。这里,“在天上飞的鸟”就是表象材料;“象鸟那样的机器”就是经过加工和改造而产生的新形象。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越多、越高,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越正确。反之,缺乏丰富的表象积累,想象力就失去了雄厚的基础,想象就无从谈起。想象固然主要来源于现实,但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因此,可以说语文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的“训练器材”之一。
1、阅读让学生有目的的感知情境。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的文章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并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
2、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3、利用“意义空白”开启学生的想象。现代画家齐白石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时,用泉水中的小蝌蚪来代表“十里蛙声”,给赏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技法称为“空白艺术”,如果应用到文学作品中,就形成了作品的“意义空白”,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些“意义空白”来开启学生的想象。
二、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想象力就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其想象的描述便枯燥乏味。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然学生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他们的想象力只会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其想象力的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也就无从谈起。
1、恰当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词汇。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词语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语汇量。在训练中可以用成语接龙、造句、词语连缀成段、仿写句子等方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只要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训练,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强化作文训练,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学生有了丰富的词汇,就可以用积累在大脑中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述自己的想象。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的有计划的安排好作文计划,利用多种作文形式,通过作文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深层次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口头作文”的形式可以有复述课文精彩片段、编讲故事、描述见闻,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表象积累;“书面作文”可以有扩写、改写、补写、续写、看图写作文等等,这些自由驰骋空间较大的“大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无疑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丰富生活阅历,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阅历丰富的人,表象储备才丰富,而表象储备丰富才利于通过粘合、夸张和联想等方式创造出更多的想象。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山川河流,去观察草木鱼虫;引导他们接触社会,去体验人间冷暖、去感受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让学生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结尾写到:“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说结尾用“路”来比喻希望的有无、揭示小说的主旨,留下了悬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路”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开辟、行走,认真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从而很快把握住了小说的主旨。
四、拓展延伸课外,丰富学生想象力
理学家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窄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刘勰云:“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学生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真、知之不广、知之不深、知之不新,想象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难以插翅飞翔。想象力必须以素材和情感为底蕴、为依托,才能充满活力,腾飞到更广、更深、更高的水平,达到如刘勰所说的神驰境界,而课堂之外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延伸到课外,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飞远扬。
总之,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
参考文献:
[1]王群社.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新课程学习.2011年03期
[2]孔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成才之路.2011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