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新探

【作者】 赵玉华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小学



【正文】

      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针对这几个问题略谈小学语文作文指导要略。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文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积淀就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阅历、感悟等方面的欠缺,即使有了生活,他们也很难捕捉到写作素材。为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同时想象又能使观察到的素材得以扩展、丰富,故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小学生不善于主动地提出观察目的、任务,如果教师只提出“好好看”“仔细看”之类的笼统的要求,收效并不大。只有教师细致具体地引导,比如问“这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做什么——想什么——是怎么做的——人物面部表情如何——动作形态怎么样——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等,才能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观察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才能获得真正的写作素材。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地提出观察目的、任务的能力。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地自己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任务的能力。发展儿童观察的主动性,而不是处处依赖教师的引导。当然开始教师可以先提出总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步骤,然后再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地提出目的、任务,并进行独立的观察。培养学生写日记、写随笔的良好习惯,以使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

  3.想像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通过学习和观察,学生们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像在作文过程中开拓思路、强化情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此,可以加大假想作文的训练。所谓假象作文,是指假设某种情况,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此类作文的训练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从会想、会读,到会写

  1.读写结合,以读助写。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读写例话”、“基本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鼓励学生多看优秀范文,总结写作技巧。万事开头难,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来说,开好头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妨尝试模仿式写作的教学方法。笔者将常见的作文开头归纳如下:点题式,开门见山,开头第一句就开宗明义;倒叙式,从事情的结果写起;总起式,开头总令全文;引用式,开头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交待式,开头就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设问式,开头提出问题,造成悬念,等。当然这种开篇方式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有时可以交叉使用。

  三、从尝试到点评,再到修改

  1.鼓励学生尝试写话。叶圣陶先生谈到作文指导师曾说“学生写什么与怎么写都操持由己,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虽必要,但不可有碍于学生的自主性能发挥。”这一环节老师不宜做任何指导,全由学生自主表达,大胆尝试,不讲立意、布局、谋篇,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的地位。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不受任何条框的约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风格,展示习作的个性,尽管有可能是稚嫩话语,也可能是言不达意。

  2.教师对习作做细致地评点和指导。重点是对习作的选材、谋篇两方面进行指导,建议采用师生共议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着重考虑:选材是否恰当,重点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得当,特别在说方言的地区,用词成为指导作文的关键,要鼓励学生用书面语,而不用方言。笔者在这方面的经验是:(1)比较借鉴,将同学们的习作在小范围内(可以是班级,也可以是小组)交流阅读,让他们相互提出意见,进行讨论;(2)范例借鉴,列出一些相关的优秀范文(可以是课本中的小课文,也可以是相关阅读材料),通过将同学们自己的习作和范文的比较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指出范文的优点,当然也可以指出范文的不足;(3)总结比较,针对同学们的情况,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将自己写的文章让大家参阅,让同学们提出意见和想法。

  3.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试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评讲。这一步骤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学生习作能力能否提高,就要看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思维和语言有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首先,就修改什么,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大处着眼,纵观全局。

  即从主题思想、文章内容等大的方面考虑,其次要逐段、逐句、逐字加工,斟酌语言技巧等问题,正如前文中所述,对说方言的地区,逐字、逐句加工显得尤为必要。其次,就怎样修改方面,笔者的经验是:提出要求,赏析习作,对照修改,总结提高。(1)提出要求。根据学生习作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要求。如,针对材料的合理性、内容的具体性、结构的完整性、写法的条理性、语言的恰当性,等问题去点评。(2)赏析习作。教师指出部分优秀的习作(可以是同学中的,也可以是课本或课外的范文,当然若是教师自己的习作更好),让同学们自由发表观点,指出其优点和不足。(3)对照修改。让同学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和自己的习作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时也要发现自己的习作的优点,以激发写作热情。(4)总结提高。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到最后教师要根据这次作文的整体情况,做出总结性的点评。为学生以后自主完成修改作必要的准备。最后关于谁去修改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由同学自己完成,可以是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是组内或班级内互改,当然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特别的辅导。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慢慢培养写作兴趣。此外不能将写作孤立于语文之外,要将写作和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