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嗓子”
【作者】 古学俊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朗岱镇第一小学
笔者在从事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人的噪音好坏相当于乐器的好坏”。的确是这样,好的音乐当然要好材料作前提,要大师的艺术作保障,而人的嗓音则是由人的各个发音器官作“原件”。要成为歌唱高手,则通过自身的不断“修炼”作保障,最终磨练出唯一属于自己的“音乐嗓子”。
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嗓子”,也就是说如何通过轻松自如歌唱的方法获得一幅优美的歌唱子,能做到轻松自如地唱好多类中外歌曲,也既是小学生所追求的目标,又是无数喜欢唱歌的人所期望达到的最艺术境界。
要想把小学生培养成“音乐嗓子”,要做起来那就太难了。因为人体的发音器官不像制造乐器那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而是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古今中外的歌唱教育家对歌唱也是众说纷纭。有的强调自然,有的强调情感,有的强调方法,有的强调风格等等。笔者认为:只强调一个侧面而忽略其它的做法对学习声乐有害无益。要达到轻松自如地歌唱是需要很多精湛技能的,轻松自如地歌唱是打造科学精巧的音乐嗓子的骨与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地练习,逐渐理解和熟悉唱歌技巧,功底才会越来越深,进而歌唱才会轻松自如,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嗓子。
笔者就从教学中浅谈几点培养学生“音乐嗓子”的体会。
第一,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唱势是培养“音乐嗓子”成功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样的唱势才是最佳的唱势呢?全身放松是最重要的,即想像自己头顶拉着一根绳子,身体放松。这样的确能更好地发音,高音也很容易发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身一点不吃力,肚脐以上的部位彻底放松,肚脐以下的部位要吃劲,这样才能承担下垂的上身。如照着镜子唱歌,可以进行发音练习和矫正姿势,可以观察自己的嘴型,下腭是否用力,肩膀吸气时是否上抬,自己的头是否抬得过高或过低,还可以发现并改正自己唱歌时的一些坏习惯。
第二,要求学生声音高雅,强弱收放自然。
高雅的嗓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绝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柔声细语,而是既明亮又温柔,既自然又有节制的嗓音。那么怎样才能练出这样的嗓音呢?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是:强弱收放自如,以低音向高音过渡时,要让听从能明显感受到那种美好的过渡。即发高音之前,让低音稍微停留一会儿。如轻声发“啊……”音,从小声向大声过渡,大到极限时,停约5秒钟。大声发“啊……”音,先发最大声,停约2秒钟。然后慢慢减弱,直到声音最小,再停留约5秒钟,此外,还可进行由最小到最大声到最小声的练习。
第三,教学中分句要完美,并且要天衣无缝地连接。
音乐中的所谓分句,是指将歌词巧妙分成若干表达单位后发声的一种演唱技巧。歌词分句有什么好处呢?歌词分句后不仅让我们更充分了解歌词内涵,还可以根据歌词内容来强调核心词语。但我们必须将这分句的音节自然连贯的演唱出来,同时还必须在保持歌曲原味的基础上适当地掌握强弱,即在分句处的线轻轻换气,这样在教学中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做到天衣无缝地连接。这样的处理,就是人们常强调的将“感情注入歌曲”的例证。
笔者举个例子:假如有两种不同的钢琴演奏,一种是从来没见过的乐谱拿来翻一遍,就演奏出来;另一种是将乐谱背下来再演奏。看起来似乎前者更出色一些,然而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意境和情感的应该是后者。唱歌也同样,将歌词背下来再演唱,会有助于理解歌曲内容及其表达的感情。
第四、要求学生倾听自己的歌声和倾听别人的歌声。
在教学时,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并告诉学生嗓音给别人以什么样的感觉的方法:方法很很简单,只要录下自己的声音来听一听就知道了。可是只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听听是不够的,尽管这有助于清楚自己哪部分虽得不好,随时把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将自己的与原唱相比,对自己的不足之(下转第69页)(上接第70页)处加以思考,究竟是哪个发音器官没配合好,并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听原唱,一次又一欠加以练唱,在练唱的过程中并不断作笔记总结,如身体发音器官怎样配合才容易到位,直到达到轻松自如的演唱为止。甚至有必要的话,我们还可以模仿最优秀的声乐家的唱法,模仿他们的技巧和音色。不过盲目的声带模仿是不可取的,还应该具有自己的音色和个性。
第五、要求学生迷恋唱歌,经常练习。
假设我们迷恋上某一样东西时,就会惦念着它。声乐爱好者迷恋音乐也是这样,整日里都“念”着音乐,就连走路、吃饭、睡觉也会想想应该怎样才能唱得更好。因为热爱,所以日思夜想挂念着,也会很自然地勤于练习,所谓经常练习,走路时会练习呼吸的感觉,汽车上可背歌式的小声练习唱,这些都可以感受发音器官协调配合的发音点。当然也有会感到失落、受挫的时候。但是你可别忘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矛盾中前进、提高、升华的。所以,如果你愿接受挑战再挑战,学生也才会脱颖而出,成为歌唱的高手。
笔者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嗓子”最后的观点是:有的人认为所谓的唱歌高手指的是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的人,这是极端错误的。笔者在教学中的亲自体会是:要达到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的道路是艰辛和漫长的, 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等待,唱歌不等于短跑。要准备进入马拉松的长跑,就必须要进行各发音器官锻炼,要不断的“苦练修行”,才能达到轻松自如歌唱的最高艺术境界,最终打造出培养学生科学精巧的“音乐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