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就文取材,一箭双雕——阅读教学中适宜随机进行的小练笔
【作者】 黄 静
【机构】 江苏省靖江市真武小学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有了“小练笔”的身影。但是怎样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对阅读教学课堂中的小练笔提出本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力求使小练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组成部分。【关键词】小练笔;实践;感悟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写一些片断,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课堂小练笔拥有很多优势,譬如内容集中,篇幅短小,材料随意,而且降低了习作难度,能在无意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的“身影”出现在了阅读教学中,就如一缕清风拂过,给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笔者从事语文教学的时间不长,但通过一年多来的课堂小练笔实践,深切地感受到课堂小练笔这种新的读写结合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的提高。
一、认识
1、课堂小练笔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也证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而课堂小练笔恰恰较好地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去展示个性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思维空间,从而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水平。
2、课堂小练笔是摆脱目前学生各种习作弊端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然而,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仍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普遍存在说空话,瞎编,无病呻吟等现象。再加上我们现在的习作练习往往局限于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习作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的次数比较少,这样又势必会造成教学与作文脱节。小练笔选题的角度小,材料更贴近生活,思维空间大,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即使是平时习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写起来也像模像样的。这样一来,学生容易从小练笔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对习作也树立起了信心。
3、课堂小练笔是促进和深化阅读教学的好方式。
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紧随阅读教学,有利于阅读教学的深化进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而不是牵着学生进入教师自己的思维模式中。小练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也使得语文课堂由原来的单调变得妙趣横生,激发起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小练笔的设计和操作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而目前对小练笔的研究资源比较少,很少有东西可以参考,从而导致课堂小练笔费时多,收效低的现象。经过不断地实践,我从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或许能让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绽放光彩。
二、实践
我个人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最为重要的是找到读写结合点,并且写的内容要为文章中心服务。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从而发现教材中潜藏的教学价值,选择恰当的时机,安排合理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练习效果会必定让人满意。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目的性训练:
1、有情可诉时练笔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它通过那些感人至深、富有真情实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美好感情,传达着为人处世的真挚、分享等思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学习这一类文章,在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凝结成优美的文字,用笔尖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
如《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缠足陋习,已经废除很久与现在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往往无法理解。教学时,可让学生回顾从家中长辈或其他途径所了解到的,在旧社会有哪些陋习这些陋习是怎样残害人们的。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位,用几句话写出是什么陋习,从这一陋习可以看出旧社会的人们受到了那些残害?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对孙中山先生对陋习的痛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行文精彩处练笔
语文书本中,有很多文章可谓文质兼美,读着这些精美的语段,欣赏这些飘扬的文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妙语,也让他们的遣词造句能力有了提高。
如教《东方之珠》时,我让学生认读词语卡片“浪平沙细”、“阳光和煦”、“举世闻名”、“开怀大笑”、“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奔流不息”之后,不要学生解释词义,而是要他们用这些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的基础上写下来。这种随机进行的小练笔,好处有三。第一,理解运用相得益彰。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动互促。第二,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学生认为没有内容可写,一直是写的训练的一个难点。这种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突破了难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总之,课堂小练笔应立足于课堂,只要我们老师用心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那么我们的阅读课就会上得更有效,更灵动,课堂小练笔也会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