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注重情感培养,提高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作者】 喻晓敏

【机构】 贵州省湄潭县洗马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参与程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师生情感;有效备课
【正文】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实施有效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多年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本文就专门针对最为实用有效的几种策略做简单介绍。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然读过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更好一些的教师;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在我国古时也有“亲其师而信其道”一说。爱是教育的根本,爱也是相互的,只有老师爱学生才能换得学生的爱戴。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更是一种能够触及学生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学生的灵魂,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足以震撼学生的情感,那就是不成功的教育。师生间有了良好的感情,就形成了一股很强的动力,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也就是说,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该学科教师的情感转变而形成的。因此,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是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课前进行有效的备课

  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去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否充分完善地备课,可以说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把一堂课备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要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教师要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法和突破重难点。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有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设计有效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有效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要把抽象变具体,把静态变动态,把枯燥无味变得趣味生动。教师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注意力高度集中,情不自禁融入求知活动中,去思考、实践、总结、运用,最终掌握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植物根的生长》一课时,可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根有多高,根有多深”这句话吗?出示图片资料:这是一株长在果园的苹果树,大家可以数一数,看看苹果树的枝条有多少呢?是不是最多也就10多支啊!但是如果把苹果树地下部分的根挖出来看,你会发现,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原来植物稳固地扎根于土壤中,是因为植物有那么多的“手”在抓握土壤。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首先是长出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植物根的生长。通过这样的导入,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在黑暗的地下,根是怎样生长的”。导入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疑问好奇中主动走进探究学习的乐园。

  四、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生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等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实验是不行的。同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智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完“探索生命的方法”和“植物的呼吸作用”之后,可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验,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探究苹果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时间最长”。先由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哪些条件可能会影响苹果的保存,应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大小的新鲜苹果在下列三种不同情况下的保鲜效果:(1)室温,低温,(2)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3)干燥,湿润,同时要求学生把实验结果(现象)设计成表格,观察实验后再填写表格;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苹果保鲜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他们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升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出发点、改变教学过程,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以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为教学的目标,才能使教学有效,并且高效;教师只有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才能给学生创造有效学习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