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新——阅读教学的灵魂
【作者】 杨海红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深灵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体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文体,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阅读趣味,引导他们感悟作品的精神,丰富并创造自身的精神世界。
一、注重启发,唤起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认识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不断发展。新型课堂要求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诱发创新欲望,发挥个性潜能。而传统课堂上,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循规蹈矩,怎感有创新的勇气?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理念,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学习的主人,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就要求教师一是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为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重视班级学生的认知差异,变简单的“一刀切”为多层并举因材施教;三是关心学生装尤其是学困生,变一味指责说为千方百计从读中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四是重视师生关系的融洽,变板着面孔进课堂为面带笑容进课堂。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学习的枯燥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胆探索。
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人,要以学守教,实现教为学服务,搭建生动、活泼、互动的课堂教学平台,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诱发创新的灵感。这就要求首先要摆正师生角色关系,明确学生是科学知识的探索者,构建者,应用者,而教师又是组织者,激励者,协同者,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当少廛,少说,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而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项信息交流。其次,学生参与形式要多样,要充分协调学生的多样感官司参与学习,打破“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昼让学生动手制作,参与实践,动口表述,交流评价,使课堂教学成为活动式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索过程,萌发创新意识。
二、引导想象,训练创新思维。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想象又是拓宽儿童思维空间的最好途径,孩子们是富有想象力的,也是值得尊重的。
再说,激起孩子的想象并不是什么奥妙之事。关键是教师要为激发孩子的想象提供契机,要让学生获得直接印象,再则形成需要的推动。想象往往是与儿童的感受紧密相连的,在优化的情境中,因为图画、音乐、表演艺术的直观性,让学生获得鲜明的直接印象。这种直接印象覆盖着艺术的美,进入儿童意识,为儿童展开想象做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的准备,甚至处于一种呼之欲出的状态。
三、鼓励求异,发展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讲解,分析、说明、归纳、总结,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这样,阅读的主动性也渐渐消失,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形成了包办代替,这是一种多余的心有余悸。而新课程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装,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创新能力,如果这一切被子教师权全代替,这些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
教者认为,在阅读教学法中,应在“自己做主,自觉主动,自悟行动”之上求发展。一是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自由选择相应的书刊阅读。二是鼓励学生间课本挑战,敢干提出与课本不同看法,三是鼓励学生间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
通过这些在阅读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进而获取知识,升华为思想,陶行知先生提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著名论断,从“行动”到“自悟”再行动这一良性循环是创新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创新素养的开展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在动手,动口中增长智慧,培养阅读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樟解的阅读兴趣,就一定能为他们叩开一片广阔的学习天地,使阅读教学为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