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作者】 王永波
【机构】 贵州省晴隆县花贡镇前进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合作与交流,宛如涓涓溪流滋润着美术教学这片沃土,为学生打造宽松、自主、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创新意识得到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美术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发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互助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可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小组的划分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也是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例如,有的学生技法上有一定的表现能力,体现在构图、造型、运用色彩方面,但就是缺乏创意;有些学生很有创意,满脑子都是新鲜的玩意,就是表现不出来,于是就出现一些学生老是停留在模仿水平,却不能用笔把自己“美妙”的创意表现出来。而此刻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互补的绝好机会。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小组长可以采取轮换制,当一位组长已具备一定组织能力时,就可更换组织者,培养另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小组产生多位组织者,以提高小组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激励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美术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发挥小组内同学的影响力,带动后进生,使他们得到进步。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这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等方面也是有好处的。总的来看,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相应的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后进生,只要主观上肯学,加上客观上同学们肯给予帮助,再加上老师多一份关爱和关注,定会不断进步的。还有一些主观上对美术比较不感兴趣的学生,尤其是四至六年级的后进生,需要从多角度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手工制作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三、丰富评价机制,有利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鼓励和支持。学生也能在正确的评价中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矫正不良的学习方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美术教学中评价可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学生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学生互评是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或全班间进行,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和创作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各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中,多采用竞赛方式,对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促进作用。小组间的评价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完成创作的催化剂。自从建立小组的评价机制后,同学们在课堂激情、语言表达、构图设计、色彩表现、内容安排、形象体现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为了集体的荣誉献计献策,让各自将建议充分表达出来,讨论归类然后形成最好的方法大家一齐动手完成创作。
四、善用多媒体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不但是一门艺术类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多媒体综合教学,可以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丰富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本质,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多媒体实施美术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形兼备,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达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展现美术教材中蕴含的艺术美,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实践证明,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语文、科学、音乐等其他学科进行插图与配话,综合运用各种材料动手制作成面具或头饰,并利用电脑设计海报和宣传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在具体教学中灵活应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绘画技巧的训练了,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绘画不仅仅是对思想和创新进行表达的一种形式,更是抒发自身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艺术素养、审美观和创新能力,不断努力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发挥美术的教育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恒芳.如何创建高效美术课堂[J].考试周刊.2011年18期
[2]陆海涛.构建高效美术教学课堂的有益探索[J].现代阅读.201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