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李 梅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师范附小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大有市场的今天,在目前素质教育还难以攻破应试教育这块“坚冰”的情况下,如何在这场较量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教育要“松绑”,学生要“减负”,但教育质量要提高,“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少吃草”,这对于教育一线的所有教师而言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现实背景下,教育界给自己提出“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课题。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会”),掌握学法(“会学”),且学得快乐(“乐学”),确实是一门学问,值得研究。【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有效性;方法;策略
新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课业心理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战场,这个战场的胜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所谓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自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笔者以“学导结合,自主探究,构建师生共同成长课堂”为课改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核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模式。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并把学习时间、思考机会、说讲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高效学习。笔者通过积极而有效的实验研究,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师生满意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具体如下:
1、加强课前预习,初步理解课文: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不懂的字词,读熟课文,试着解决课后的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新课内容,了解重点,发现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这样学生上课时,听课就有了针对性,自己哪些地方不明白就要认真听,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师生共同预设目标,做到教学有的放矢:明确目标就是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
3、合作探究,发现新知:合作探究,即教师通过口述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由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为展示交流做准备。
4、展示交流,收获成功: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展示课前预习、小组合作环节的学习成果。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和探究的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5、巩固拓展,迁移提升:各小组结合别组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6、达标检测,查漏补缺:教师以试题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法得当,提倡百花齐放,开拓创新。关键是教学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轨道。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每一次都学有所得,逐渐做到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因此,精讲、精练、精点,发挥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作用,施展“临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至关重要。“乐学”、“精导”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师只有长期在课堂上坚持“乐学”、“精导”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知识当堂学会、技能当堂掌握、问题当堂解决、训练当堂完成”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境地。
总之,“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都是围绕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进行设计的。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所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只有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综合性学习,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