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浅谈

【作者】 吴秀梅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高石中心小学



【正文】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从而让儿童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习作中来。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作了一些尝试,探究起步作文的教学。

  一、信息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关键

  作文涉及到一个人搜集、贮存、加工、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方方面面,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关键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觉寻求各种信息,正确吸收、利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其一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进行分门别类,提高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首先是拓展素材积累的事实空间。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生活经历的机会,对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进行指导,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素材积累的基础。比如,班里经常性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素材交流会,同学自行交流自己的近期所得材料和感想,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其次是拓展素材积累的幻想空间。幻想是一种与自我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美好未来的想象。富于幻想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滋养学生作文成长的这一方沃土。开发好这一土地,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大有可为。第三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许多的素材来源于他们的阅读,加强课外的导读活动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的单一性和见识的狭窄性之不足。

  其二是丰富语言积累,加强获取语言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语言的积累、转化、创新、运用,实现语言个性化的能力。

  二、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记得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笔者就在课堂上播放了《动物世界》的片子,此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习作。有一次,笔者让他们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适机点拨指导,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这次习作。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进发出写作的灵感。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三、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指导写作时,笔者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1.命题适度放开。

  课标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 、 我学会了)这样的半命题作文, 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笔者极少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如我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段写作材料:“一阵大风刮来了,把地上的小塑料袋刮起来了。小塑料袋飞呀,飞呀”笔者引导学生拟定了以下几个题目:(1)白色的污染(2)你为什么还用我(3)假如 (4)一次小队活动(5)塑料袋的诉说(6)我的家在哪儿? 此外他们还可以自己命题。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个写得眉飞色舞,特别有劲。

  2.上交可先可后。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笔者要求那些“小作家”们写好后,只要经过认真检查,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对于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笔者则允许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查阅资料及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才上交。如果作文质量太差,笔者就加以指导,再让他们重新构思、写作。作文上交有先有后,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作文的不可应付性。   

  四、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 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鼓励,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导说训练,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现在的小学生是今后四化建设的主力军,信息时代的大量信息要靠文字来传递。因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小学生的说写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