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作者】 冯 瑞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安大学校

【摘要】启发式教学不仅要掌握方法,更要把握机会,就要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际,这时的启发效果是事关功倍的,最好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启发式教学;时机;“愤悱”状态
【正文】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完善结合,以促进学生智力充分发展,从而进行创造性思维。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一、更新思想,正确认识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然而真正能正确认识的有几何?恐怕要打个问号。很多教师认为启发就是提问,把“满堂问”当作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其实这片面化了启发式教学概念,提问只是启发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其实,有时我们教师不置一言,也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所以启发的方法多,如果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更会收到良好效果。

  二、抓准机会,正确采用启发式教学

  什么时候采用启发式教学,一堂英语课中,不可能全是。“循循善诱”是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步步诱导、时时诱导,所以启发得讲究个时机。古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又补充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也就是说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就要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在“ 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际,这时的启发效果是事关功倍的,最好的。例如我在讲道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 some times,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some time学生就能说出表示“一些时间”了。唤起学生回忆,让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

  三、诱导注意,运用直观启发式教学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画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运用语言连贯表达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on the 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四、巧设悬念,运用设疑启发式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怎样设疑、设什么疑,是教师课前必须认真考虑的,这就要求教师抓住重点,巧拟主线,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五、互动交流,运用讨论启发式教学

  英语是门实践性课程,需要学生在大量的说的实践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应组织学生就某一个主题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讨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六、把握联系,运用对比启发式教学

  任何一门学科不是孤立发展的,它内部不仅关系纵横,与其他学科联系也非常紧密,特别是母语学科,如英语、汉语等。因此我们就要充分运用这个特性,发挥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下转第67)(上接第46)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学There be结构时,就将它与 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 be 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尤其是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启发式教学方法很多,需要我们具体语境善作变化,但都必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切不能照搬照抄。特别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施以正确的启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启发式教学时也应当与其他的科学方法相结合,使之更趋完善和高效。

  参考文献:

  [1]胡冬鸣.让学生学会创造. 教育艺术 2002.4

  [2]舒继青.显化科学方法 提高科学素养[J].教学月刊.2004.10

  [3]周雪莲.英语课堂交际化中的师生关系[M],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1

  [4]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