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园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作者】 许 娟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幼儿园



【正文】

      俗话说“心灵则手巧”,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幼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动手操作得以实现的,训练手就是训练了大脑,孩子的手部动作越熟练、越灵活,他就越聪明,创造力就越强。而手工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智慧、情感、社会、身体、审美精神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潜能发展,强调自我实现发展。

  幼儿园每个班都会设立一个手工区域,因为手工活动的游戏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作品既好玩又好看,所以深受大部分幼儿的喜爱,并且在手工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有序的习惯都会得到锻炼与培养。我们幼儿园已经连续三年开展了以班为整体,一班一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为的就是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掌握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幼儿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那么,在具体的手工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让孩子的手工活动充满神奇的色彩,并使孩子从不会到真正爱上呢?

  一、有目的地组织活动

  (一)教师的讲解示范要清楚

  手工活动,特别是折纸等需要有序地进行操作,因而教师的讲解示范非常重要。教师的示范讲解要根据幼儿的反应来控制,对于较难的环节要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操作环节要让每个幼儿都看得清楚明白,有些方法可以重复并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再根据他们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演示。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

  (二) 在幼儿自己独立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和支持。

  因为手工活动涉及许多的技能及方法的问题,造成少数孩子怕做手工,所以在活动中幼儿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处理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这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在小范围内帮助一名幼儿,周围的幼儿又等于接触到了一次示范,对于难点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降低要求,使多数幼儿能顺利地完成操作。

  活动一

  手工小制作《多彩的蝴蝶》

  活动前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爸爸妈妈在休息日带你公园、到油菜田去看一看,有什么样子的蝴蝶,你最喜欢哪种样子的蝴蝶,也可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查有关蝴蝶的资料。活动时,孩子们兴致勃勃的讲起他所看到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蝴蝶。接着,老师详细介绍了蝴蝶的制作方法。我们还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卡纸、版纸、皱纹纸、瓦楞纸、彩纸、胶棒、剪刀、扭扭棒、亮片等等。开始制作了,你看他们忙碌的剪、画、贴。到作品展览时,我看到的是几十只迥然不同的蝴蝶,作品所反映出的是孩子对生活的印象,是解放大脑、解放手、口之后的孩子的原本思想。这样,让我觉得把手工教育外延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受益匪浅。

  二、运用丰富的语言描述诱发想象

  (一)形象的语言促进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形象地反映出语言具有使内在的思维外显的功能。研究中以丰富的语词描述,帮助幼儿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为幼儿创造性思维作铺垫。引导幼儿将内化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帮助幼儿理清创造思路。同时,让外显的语言促进内在思维发展。

  (二)恰当的问题情境诱发探索创造

  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指外部问题与幼儿内部知识经验条件的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势的情境。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不是降低认识水平的安排,而是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散难点,让幼儿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如:

  活动二

  手工活动《动物帽》

  它的活动目标是在幼儿认识面部五官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用粘贴的方法制作动物帽子,启发幼儿贴出不同动物的面相。我们是这样引起孩子兴趣的。

  1.“老师带来一些好玩的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数到三。 你们看是什么?(小动物) 对,这是动物帽子,可以戴在头上哦,你们喜欢吗?”

  2.“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你们怎么知道它是小白兔的?你怎么知道它是小熊的?”请孩子说说动物的五官特征。

  3.“你想做一个什么动物?”

  最后请幼儿利用各种质地的纸,进行剪、贴画。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够积极合作,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合理地处理幼儿的作品。

  在评价时着重对幼儿综合能力的评价,关注幼儿创意手工活动的过程,注重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发挥的过程。关注幼儿参与活动,将重点放在“幼儿是怎样创造的”,而不是“幼儿已经创造出了什么”,关注幼儿创造过程中方法、经(下转第85页)(上接第86页)验的获得。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目标进行调整,使过程成为幼儿能力的最佳体现和表现。同时,教师应创设宽松、自由、自主、自信的环境,对幼儿的结果予以肯定,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性,全面发挥评价功能,使评价结果更具教育性、激励性、导向性,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幼儿、课程等有效发展的手段,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

  幼儿的作品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教师要妥善处理幼儿的作品。而教师对于幼儿作品的重视、积累的行为,也正是对幼儿能力的肯定。教师处理幼儿作品的方式有多种:作为玩具使用、作为艺术品装点环境,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或者亲人等。总之,要使幼儿的努力与创造,体现出相应的价值。

  为此我们幼儿园开展了一个富有意义的活动,那就是幼儿作品义卖活动。我们将孩子平时的作品收集起来,并进行整理和细化,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幼儿园举办了“一件作品 一片爱心”幼儿美术作品义卖活动,让小朋友度过了一个独特的、难忘的节日。义卖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活动现场,小朋友不仅买了自己的作品,有的还买了同伴的作品。最后将这些钱将全部用于帮助幼小的白血病患者。孩子们在这一活动中体验了创作的辛苦、成功的自豪以及买画助人的快乐。

  四、家园活动及社会活动中,渗透手工教学。

  我们向家长宣传有关手工制作的一些知识,让家长知道收集废旧物品的意义,同时也让他们知道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也是每个家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此,我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创意手工制作活动。在活动中家长密切配合,制作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玩具和物品,充分体现了废物利用、一物多用、物尽其用。我们还为孩子和家长颁发了证书,家长们都表示以后还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手工教学活动,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敏捷、流畅,独创性明显提高,创造潜能和想象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实践证明,幼儿对生动有趣的手工活动保持了积极的学习热情,求知欲强,他们会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逐渐养成爱动脑、爱探索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的手工活动真正“活”起来,全面提高手工活动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