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作者】 李本英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青山小学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借助几个实例来说明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和改进教学设计等手段,旨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学内容;方法
【正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基本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经过反复尝试,从课堂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领会课堂教学要求,做到目标明确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目标,制定得得明确具体,越能解决具体问题,越能体现小学数学特点。要求教师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同时详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保证新授教学内容,做到设计有序

  在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短时间内学好新知识,要分清主次,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在教学环节上,确保新授知识。

  教师在安设计教学环节时,要以新授内容为中心,做到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密切相关,复习时间35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这样一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巩固新知识。每堂课一般都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新知独立作业,使学生当堂掌握新知识。

  2、新授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相结合。

  在新授课上,教师常常感到要讲的内容很多,时间不够用。其实,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并不多的,因为新知大都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关键要善于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例如:“和是11的加法”涉及到的知识有:①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②10以内的加法;③3个数连加(如734);④计算法则:“凑10法”。其中①②③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已掌握的,只有“凑10法”是新知识,在新知识中,按“凑10法”的需要,把其中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教学中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应把主要精力用来解决“怎样把这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分解出来的第一个数和另一个加数凑成10”。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不断地创新教法,改进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主要介绍教师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的。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要先找出一两名学生解答,用已有的知识又无法解答的问题,创设认识上的“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例如:教师在教学统计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新课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在新授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断设置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冲突”。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与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除数是小数>,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后,要使商不变,被除法应该怎样?在学生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例题再讨论: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怎么办?整数除以整数,被除数又小于除数的除法怎么算?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动手实践获取新知识。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借助教材亲自去探究,主动地发现和认识新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质数和合数”时,可先让学生分别写出112各个数的因数:1的因数有{12的因数有{12}……12的因数有{1234612}让学生根据上述各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把它们分成三部分:①有一个因数的数:1;②有两个因数的数:235711;③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的数:4689101112.?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各部分数的因数的特征:①235711这几个数只有两个因数,其中的一个因数都是1,另一个就是那个数的本身,从而概括出质数的概念;②46891012,这几个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除了1和它们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从而概括合数的意义;③1只有一个因数。告诉学生,人们规定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然后启发学生从自然数有无限个,推导出质数和合数也有无限个,得到:自然数:自然数的单位1质数合数最后出示一组数,让学生判别哪些是质数并说明其理由。由于学生参加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所学知识就理解得深,记得牢,会运用,达到了亲身体验的目的,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中获得充分释放,让课程焕发出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更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