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作者】 江厚芳
【机构】 贵州省安龙县栖凤街道办事处响乐小学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快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数学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小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才会不断增强,才会真正体现数学价值,克服“高分低能”现象,才会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小学生;应用意识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进了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发展,使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我们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的培养,忽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不会运用,将很难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运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
二、搜集数学应用事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学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等等,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又如:组织学生去一个经常交通堵塞的路口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对各种汽车的数量,行人的数量,堵塞的情况,红绿灯的间隔时间状况的调查,学生做出了如下的分析:(1)此路口货车经过的多;(2)路口活动的黑车多;(3)人行横道离路口远,有些行人横穿马路;(4)主干道的红灯显示的时间相对短。根据以上的情况调查,学生做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建议:(1)限制货车的吨位;(2)取缔黑车;(3)增设人行横道线;(4)延长主干道的红绿灯时间。同学将实地考察的数据写成了考察报告,并在学校进行展示,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学生们都说:“学数学,用数学并不是那么地难呀!”看来,学生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的甜头。再如:在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中,数学通过查书,上网找到“规”,“矩”这两个图片,并查到相关的知识,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劳动生产上,是多么的聪明呀!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历程。
三、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比如学了行程问题之后,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测一下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布置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起来,看一年或几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学生经常吃的食品、饮料就是由厂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学生学了“比的应用”之后,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按不同比例配制饮料,再尝尝不同的味道,觉得自己喜欢按哪一种比例配制出的味道。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
四、课外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课外活动及作业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数学知识的学习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到课外,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无限的课后应用知识的空间。如:(1)、小调查形式。学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再绘制成统计图表,从中了解消费的支配情况,以便做出合理调整。调查自己家里每个月的水电费的支出情况,计算一下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省了百分之几还是增加了百分之几。(2)、小论文形式。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让学生通过调查利率,对比计算同样的钱,是存入银行还是购买国债得到的利息多,来写一篇《怎样使自己的钱增值》的小论文。(3)、数学日记与数学周记形式。以周记为例,让学生通过一周学习之后,写一则周记。可从以下几个内容去写:①这一周主要学了哪些数学知识;②在生活中碰到了哪些与之有关的问题;③应用哪些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④学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倪习龙.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7年23期
[2]汪友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J].学周刊.2011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