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作者】 袁 美
【机构】 贵州省开阳县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让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让他们的积极性增加,让他们心智健全、省时高效地在小学阶段快乐地学习。【关键词】效果;兴趣;生活化
苏联数学家A.D.亚历山大洛夫这样描述数学:抽象、精确、广泛应用。数学的抽象性给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学习数学造成了较大困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生活中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自己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就是利用人体上存在的比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个导语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铺的草坪有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内容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到基本技能,在数学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的舞台,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从室内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新授的知识要加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情景进行练习巩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二年级教学“统计”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班上穿红、黄、蓝衣服的同学人数进行统计,可以自己设计喜欢的统计方法。学生兴趣盎然,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将红、黄、蓝的衣服分别用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画圆来统计;有的则是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三种颜色的衣服;有的更加会动脑筋,将衣服表示在方格纸上,红的涂红色、黄的涂黄色、蓝的涂蓝色;还有的写字打勾表示,有多少个人穿红色就在红字后打多少个勾……这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他们感觉到不是在做题,而是在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又使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元、角、分”之后的练习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为汶川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中,我让学生计算全班同学的捐款总金额,不仅让学生熟悉了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还让学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实际问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自家一个季度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以及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教学情境如何从人为走向自然》,《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1—2)
[2]刘仍轩、张云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小学数学教育》, 2005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