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作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作者】 苏 汶
【机构】 贵州省金沙县安底镇安底小学
【摘要】作文——作为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是作者的知识、意识、情感等多位一体的综合体现。这在相对闭塞的农村孩子来说,是极其困难的。要搞好写作教学,必须做到几点: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二、写前指导,导后写作;三、多读多练,持之以恒;四、快改速评,多以鼓励。【关键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多以鼓励;激发潜能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兴趣能激发学生写作动机,还能推动学生自我写作,更能让学生产生写作欲。有了动力与动机,提高了学生写作欲,学生作文离成功也就不远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多年农村教学,用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现在的农村高年级学生,由于受地理偏僻、教学条件简陋的限制及文化影响较小和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处于不会写、甚至怕写作文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开始不必要求过高,更不能开始写作就要求学生写出好文章。练笔,以一事一记为主,竭力发挥学生思维能力,从亲身经历开始:生活琐事,个人喜好等均是好题材,只的语句达意即算成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写得出来,从日记入手,是明智的的起步方法;接着,学习叙事,以能把事件记叙完整为佳,不必过份强调华丽词藻,这样学生写来自然,毫不空花心思去矫揉造作,方能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词语积累过后对学生作文进行适当提升,就能体现自己的中心思想。要知道,中心思想是在文中自然流露出来,而不是直接用言语独白的。简而言之,培养 培养兴趣的作文训练程序是:日记——写人——记事——融情,先模仿而后创新,让学生感觉作文快乐,兴趣就来了,写作能力也就自然地得到提高。
二、写前指导,导后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人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讲评,让学生对优文仿而效之,而忽视了写前指导这一环节,可知,这恰好把学生作文引入僵局,其作文无个性创造可谈。写前指导,对于优生,看来似是一种多余,其实不然,它能规范其写作内容及范围,对于差生来说,那可就等于雪中送炭了。差生对于作文,虽然有题目及要求,但不知如何下笔,在作文面前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但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不得不搜肠刮肚,东拉西扯凑字数交差。这种完成方式不但不利于作文教学,更坏的影响是搞坏了学生作文习惯,更生学生厌作之感。学生厌作,其写作水平就会明显下降,甚至望文生畏,故难达教学目的,更别说培养学习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写前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写前指导的内容包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怎样开头、如何结尾,甚至写哪些内容都可具体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提笔练习,有物可写。通过这样的长期指导训练,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三、多读多练,持之以恒
“读得多,心中有本;写得多,笔下生花。”这是古人总结的学习至理名言,这句名言也说明了多读多练的好处,因为阅读可以扩大的知识面,增强知识素养,增强大脑的信息贮存。但是,农村孩子受生活环境、生活阅历等限制,见识少,阅历浅,知识相对薄弱,只有让他们广泛阅读,才能帮助他们广泛的认识生活、社会与世界,了解他们不曾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人生,从而为写作获取资料。在教学中,除利用学校图书外,自办班级图书角,订一点报刊杂志让学生从兴趣入手去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阅读多了,就能为他们的写作积累广泛的、大量的素材。在多读的同时,鼓励学生多练,多亲自操作才能把作文水平提高。但是,在教学中,如果采用两周一次或一周一次的慢性周期训练老方法,是培养不出学生作文兴趣的,通常长时间的作文,学生只会越教越怕,老师也越教越烦,甚至怀疑学生不是那块料,干脆放弃教学,要学生死背范文应付考试算了。本人在作文教学中,一周两次短练,两周一次讲评,加之坚持写日记,并以好日记、好作文为蓝本,抛砖引玉,长期的坚持训练让学生怕作文的心态没有了,作文水平也得到普遍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写作,老师也应该写,并与学生作文一起进行讲评,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佩服,不当“看客”、“说家”,让学生在“作家老师”的光环下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快改速评,多以鼓励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及时批改,迅速讲评。从心理角度而论,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亦是如此。批阅方法多种:老师自批、学生互评、自我评鉴。在改的过程中,应做到人人有中肯而带鼓励性评语,鼓励闪光点;个个有切合实际的评定,虚实相结合;字词皆斟酌,说评有依据。评语与得分结合,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性趣。学生互改批阅,是指在老师批阅有基础后,在讲评情况下互批,其方法是:1、全班参与,四——六人一组,每组选一组长,改他组作文;2在改的过程中,学生先工笔改下错别字、病句,并用一个本子抄下来,交给老师;3、修改结束,批阅人在文后写上评语,并写上名字与日期,评语应学会公正,杜绝打击;4、组间互换检查,及时纠错,鼓励认真组,以彰其绩;5: 组间推荐佳作交老师收回,并再次批阅后交该生抄录,或出版报,或装成册,供大家共同学习。这种互评互改,对学生有几在好处:了解别人作品,提供自己借鉴;学生自当老师,激发积极潜能;评阅优劣评定,养成认真习惯;逼生多思快查,提供学习机会。但应注意的是,互评不等于放任,而是随时随地指导,教师参与进去,自己心中有数。这样,激励机制与教师指引相结合,学生作文兴趣会得到大大提高。
总之,作文作为一种综合性知识运用活动,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写好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心理特征,从培养兴趣入手,让学生从作文过程中逐渐体会作文的乐趣,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写作,这样才能达到作文教学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于漪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