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构建情境教学

【作者】 吴胡玉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顶效开发区中学

【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课堂环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构建;情境教学
【正文】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师生间互动较少,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很少提问题,可以说不善于提问题,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突出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何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根据化学教学的实际及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从以下方面人手进行了探讨。

  一、善于利用化学实验,有效构建情境教学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多又复杂繁琐、不易记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这样既能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也符合现在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体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先演示2组实验:①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②氯气通过湿润有色布条。通过2组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通过思考会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总之,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推动学生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

  二、善于利用生活实际,有效构建情境教学

  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最大的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等。现在不管是新教材的要求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都是热点话题。要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三、善于利用联想手法,有效构建情境教学

  高中化学学习学会知识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规律。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来创设情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拟情境不仅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可融人丰富的情感,它比真实的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学生在角色效应的影响下会自觉地融人到学习情境中。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元素一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一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一性质一用途一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我们还可以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出特定的情境来进行对知识的理解。

  四、善于激发问题意识,有效构建情境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精神、创新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利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分析并加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例如关于苯酚的分子结构,有的同学认为它和苯分子一样也是是平面六边形结构,另有同学认为由于羟基的引入,导致羟基上的氧原子不与其他碳氢原子共面。究竟哪一种观点正确呢?通过问题讨论,学生对有关的分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另外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表达不同见解,使学生敢质疑、善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总之,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还有许多,无论哪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所蕴涵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基础上,恰当地创设化学情景,用新信息刺激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鲁金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200903

  [2]李玉华.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实施情境教学法[J].学周刊.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