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浅谈
【作者】 黎香甫
【机构】 贵州省六枝特区龙场乡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创设各种情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笔者就自身的实践分享一些做法与想法。【关键词】形象情境;想象情境;交流情境;生活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形象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态度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着重在于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情感,它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现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图片,生活启情
很多时候人的视觉往往比其他感觉来得更快也更准确一些。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并能在上课时将其展示出来,以此巧妙的导入新课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出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各种情境,那么一堂好课的基础就在此奠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也是影响一堂课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图片导入往往比其他导入(直接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更为有效。
二、结合音乐,以境引情
音乐既不分地域,也不分等级,音乐是微妙的,却也是非常强烈的,它能够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也往往最能触动人的心弦。很多时候,音乐比任何其他形式的语言都来得有力,它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把欣赏者带到特有的情境中。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音乐不失为一剂良方,教材中那些优美的散文、诗词等配上各自适合的音乐,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能够让他们更容易地牢记所学内容。而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再配以相应的图片、动画等,就更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例如,笔者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那情那景,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各自心中的感受。接着,笔者又展示了一些有关明月的图片,让学生在感叹明月之美的同时也感受一下苏轼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和月圆人离、只能“千里共婵娟”的无法言语的伤感。这样不仅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加深了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通过用音乐创设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有的歌曲,教师自己或者学生弹奏、哼唱等即兴演奏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所选取的乐曲要在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都要和所学内容相对应、协调。特别是在教授古典诗歌词曲时,借助音乐再现教学情境是最能触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词曲的幽深意境和丰富内涵的了。
三、学生表演,想象悟情
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心智还不成熟,童心未泯,好奇心也较重,所以创设各式的表演情境应该是最能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细胞的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适合表演的素材。由学生参与改编,自己扮演角色将故事情景再现出来,会使他们对课文中的角色产生亲切感,加深对角色的认知和对文章的理解,自然也就加深了内心体验。在表演中,学生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把品味静的文字语言转化为体验动的肢体语言,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中就有很多非常适合表演的素材,像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皇帝换装的情景以及皇帝巡视的情景等都可以用来进行表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请几位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到讲台前现场给全班同学表演,这样就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了情境的角色中,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四、注重范读,语言燃情
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往往能够提高人的感知效应,使情境变得更加鲜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不仅仅是教师的说课、学生的回答,更应该包括对课文的诵读。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或者学生朗读课文往往能使学生的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形成一种特定的旋律,能把作品潜在的情愫和教师以及学生的理解及感受融为一体,转化为触人心弦的声音形象,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教材中的散文、诗歌、人物对话都是最适宜朗读的。在诵读时,教师的范读又是尤为重要的。初中生尚处于模仿阶段,他们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诵读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定位,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范读自然的必不可少的了,只有将范读的技巧教给学生,诵读才可以取得进步。比如在学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应用一种轻快明朗的感情基调来进行范读,让学生能感受到济南冬天里不一样的暖和以及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从而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性认知,促进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形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靳长影. 全面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全力提升语文教学质效——谈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考试周刊, 2011,(58)
[2]尚成武. 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理念的渗透[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16) .
[3]陈春娟. 情也悠悠 思也悠悠——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 成才之路,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