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语文课中构建高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作者】 杨 帅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白沙乡白沙中学

【摘要】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平等、开放、活跃。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构建;高效;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时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磨合中蹒跚前进,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才能令人民满意,目前尚无确切答案。因此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但语文学科的各类考试仍难真正考出学生水平,广大语文教师仍然带着镣铐跳舞。相当多的语文教师从内心深处不愿意机械教学而想从人文、文学、审美等方面去陶冶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在中华文化长河中游弋的技能技巧,但考虑到要应付各类考试,仍要违心地从事效率低下的所谓语文重复教学,否则学生不出成绩自己就要出事,可想而知这种语文教学模式效率低下的程度了。当然,影响当前语文教学效率的因素太多。但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出创新型复合人才,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借助高效课堂。因此,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高效阅读教学的构建。

  一、培养兴趣,激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有吸引力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在教学中《孔乙已》中“他总仍然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一段时,学生会因生活时代的不同而读不出文中之意、话外之音。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再现孔乙已所处的环境:封建科举制度造成了两种读书人——孔乙已和丁举人。少数爬上去的“丁举人”,成了残酷的压迫者;多数爬不上去的“孔乙已”,成了悲惨的牺牲品。这种特定情境的再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消除了思维的障碍,激活了学生对这一语境的深入思考,从而感悟出“孔乙已悲剧的必然性”和“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这一语中之意了,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在体验中接受情感熏陶

  教学首先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去引导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景和思维,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多看一些有关于春天的图片,并让学生去说自己对春天的理解等等。其次是重反复的有情感的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去改变学生的看法,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三、基础积累,夯实学生阅读基石

  古语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如教学《湖心亭看雪》中的数词“一”,通过体味,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绝美图画。天地间“上下一白”,浑茫难辨,足见其大;“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作者极写人和景物之小,作者巧妙地一个微观而丰富的世界置于宏观而简洁的背景之中,构成一幅有远近、有大小、有高低、有浓淡、有疏密、有点面的层层分明、立体感极强的富有灵动色彩的天地美景图,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提升了审美情趣。一定意义上,一个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等的积累再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对文学有重新的更深入的认识,能让学生对于学习的文章有更新的理解,因此这个过程是尤其重要的。

  四、语言探究,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

  五、写作实践,拓展阅读教学视野

  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经验。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再课堂上进行相对应的训练和引导。这一点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了很多安排,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当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可让学生当堂展示,也可作为课外训练,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自评、互评、点评结合,实践才能把理论去验证,只有让学生不断的进行训练,才能使他们写作积累的经验和思想更上一层楼。

  总之,阅读教学可探讨的问题很多,在这里仅仅是就当前最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谈了一点肤浅的认识,目的是抛砖引玉。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善于创新,尊重传统,活化新知,就一定会迎来阅读教学万紫千红的春天,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进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先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与探索[J].现代阅读.201221

  [2]徐辉.如何构建高效阅读课堂[J].读与写.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