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浅谈
【作者】 王荣芬
【机构】 贵州省织金县鸡场乡木货小学
【摘要】巧用精妙的导语,激发学生兴趣;精读品味,以情激情;创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以趣结尾,余味无穷。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
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高效课堂让学校的课程不再被视为静止的“跑道”,而被视为“人生的阅历”。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
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让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要落实预习环节就必须做到: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如:可以开展以预习为主题的班会,让大家谈对预习的认识;在课堂上多表扬认真预习的同学,让这些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预习对学习的帮助,引导大家认清预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开学初,教师应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要落实预习的检查环节。可制一张预习检查登记表,由组长根据预习要求逐项对照检查,由语文课代表和老师临时抽查,负责人对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在表上登记,使每位同学每一课的预习情况一目了然。对预习完成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完成不认真或未预习的同学要提出严肃的批评,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自觉性。
三、要有效整合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实际,在课堂上将这四个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实现高效课堂。去年听过一节阅读课《慈母情深》,课堂上,老师十分关注学生听的习惯,不仅反复要求学生注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而且自己也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听后还适时要求学生来进行点评,一方面是对听的效果的一个反馈,同时也是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说的机会。整节课抓住一个核心问题,找出文中使自己鼻子一酸、想哭的词句,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与思考,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谈自己的感受,并适时让学生参与点评,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再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当读到最后,学生已深深地被母爱所感动时,有了浓浓的情感作铺垫,再让学生写一写:你此时最想对母亲说什么?这时的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与渲泄。我认为这节课有效地将听说读写进行了整合,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本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可以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紧扣中心设置问题;课外拓展设置问题;引导质疑设置问题,总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学会思考,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五、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
“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创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崔允廓 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J]人民教育 2003.5
[2]张大均 《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高慎英 刘良华著 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4]李镇西 对话:平等中的引导.人民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