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人文教育在小学数学作业中的渗透

【作者】 杜 林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华景镇月溪中心校



【正文】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是人们接受系统化教育的起始阶段,是知识素养积累的基础,是一个人“立志、培智、陶情”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应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实质上是人性教育的人文教育,更应该从小学抓起,具体到从小学各科教学的人文精神教育抓起。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一个环节――在批改作业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

  如在数学作业批改中,教师往往只简单地在本子上标出“√”、“×”等符号,评出“优、良、中、差”等级别。学生对批改后的作业,只关心是否得了“优”。由于教师批改作业存在单一性和冷漠性而缺少感染力和人情味,学生总是处于接受审查的被动地位而缺乏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批改数学作业和教学过程中尝试渗透人文教育,竟然起到了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作法和体会。

  一、批语点拨,诱导思考

  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和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在错误处作出记号,并运用人文性的批语进行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订正。

  例如:对学生作业“( 2 )平方厘米=(200)平方分米”中的错误,教师批语:“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谁是较大单位?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批语去寻找正确答案而订正错误,同时学生也由此刺激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学生在审题中把关键字看掉了,教师就用红笔将这个关键字圈上以提醒学生。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不仅能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

  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势,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数学问题。利用不同的评语,如“你真会动脑”、“解得巧”、“方法妙”、“你进步真大”、“你学习真认真”、“希你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等,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促使学生思考探索,标新立异。

  二、批语指导,培养习惯

  一个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在于指导学生度过难关,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顽皮、最活泼的阶段,粗心大意、出现失误也是这一阶段学生的一大特点。不认真审题就开始解题计算的学生大有人在,书写潦草或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难免的。如果批改作业时简单地采用否定的方式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造成学生更加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后果,作业质量会因此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要注意方法,对症下药。

  例如:学生在作业中把“6”草写成“0”的样子,我的批语“60吗?‘6’在向你提出抗议了!”;有的抄写错运算符号,如把“+”写成“-”计算,我批道:“你把‘+’写成‘-’我这个总数怎么比其他的部分数还小呢?真气人!”通过这些批语,让学生在童趣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让他们更乐意改掉粗心的毛病,培养其认真思考、细心作业的习惯。

  三、批语鼓励,促使进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事无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感到苦恼。”罗森塔威尔效应则非常典型地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以及激励学生的教导和评价是促进儿童认知和学业提升的“魔力”。因此,教师的笔在饱蘸心中的爱,去寻找作业中的长处,甚至可以寻觅作业外的闪光点,以肯定成绩、鼓励进步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学习的进取心。比如我班有位男同学,他思维敏捷,爱做思考题,作业速度很快。但书写潦草,审题不细,一般的计算题都不列式而是直接计算,导致作业失误较多。于是我在其作业中批道:“你做题速度是班上第一,相信你解题的正确率也会是班上的第一。”从那以后,他的作业变得工整,正确率也明显提高了。像对这类智力因素较好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弱一些的学生,可采用委婉的批语,在肯定中指出不足,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这些含有人情味的语言在师生间默默传递着,如甘甜的泉水,涓涓流入学生的心田。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好的学生,可采用“你真优秀”、“你真棒”、“不骄不躁、发扬光大”、“你的想法真独特”等简短的激励性批语。如在计算 25×16时,我放手让大家写出解题过程。学生写出了多种方法:①25×1625×2×8,②25×1625×8×2,③25×1625×(10+6),④25×16=(下转第24页)(上接第25页)5×(5×16),⑤25×16=(5×4)×(5×4),⑥25×16=(5×8)×(5×2),⑦25×1625×(8+8),⑧25×1625×4×4,……对于这些能用多种方法解题的学生采用上述批语,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继而奋进不止。

  对于智力因素相对弱一些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则采用“多思考,行吗?”、“大有进步,再加油”、“功到自然成”、“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如果继续努力,一定会赶上去”等批语,以消除其自卑,激发其斗志,树立其自信,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期待,使他们较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人文性激励语言也同样产生较好效果。有一次,我组织学生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业向全班同学展示的活动,多数学生总是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杰作,个别书写潦草、失误较多的学生无动于衷。这时我说道:我相信今天没来得及展示的同学下次会有更好的作品呈献出来。后来这部分同学的作业果然有了明显的改进,并都敢于公开展示自己的作业了。在一次使我至今难忘的“重阳节敬老”的中队活动中,有一个程序是学生代表向一位退休老教师献花,以表达学生对老教师们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几乎所有同学都争着要求承担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只有那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弱的学生没举手,我知道他有自卑感,平时上课从不发言,在同学们面前说不起话抬不起头,认为这么荣耀的事根本轮不到自己。这时我为了帮助他树立自信,决定由他来献花。当他听到这一决定时,用惊讶的目光直盯着我,我向他点头示意后,他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中抬头挺胸从教师手中接过花束,恭恭敬敬地献给老教师,并代表同学们向老教师表示诚挚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从此该生像变了个人似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

  在小学数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人文性评语,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可以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数学作业质量。简而言之,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批改方式,而应顺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融入新的理念,尝试新的方法,让人文教育在小学数学作业中逐步渗透,为满园春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再添一片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