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议语文学科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
【作者】 陶育忠
【机构】 贵州省织金县黑土乡八甲小学
【摘要】本论文试图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诗歌为切入点来探讨语文学科在校本选修课中的教学问题,希望能给其他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校本选修;语文;诗歌;教学
我校在新课改初始之时就酝酿并开始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开设选修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以及校本选修课每周只有一节的特点,选择了诗歌作为教学的内容。在诗歌中,我又只圈定了李煜和李清照的词作为我的教学的主要内容。原因在于这两位词人是大多数学生都有所耳闻的,只是了解不全面。在他们已有的兴趣基础上,选择他们的词来教学就比较具有先天的兴趣优势。
一、语文学科与校本选修的结合点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最早“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大唐盛世极度强盛时的唐诗,再到五代及宋和乐歌唱的新型诗歌——宋词,无一不展现出中国人的浪漫及其对生活与思想的独特表达。诗歌更应该成为我们一代代中国人常读常新、着力传承的文学之一,而不是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束之高阁。
本着推广诗歌及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该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不要求讲得过深、过多,只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以及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课程尽量通俗,在通俗的同时又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及教师个人的个性特征,力求让学生也能形成自己对于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设置计划及具体内容
我的这门选修课预计课时为18节,学分1.5学分。学生要拿满了每学期的两节校本选修课学分(3分)以及必修课的学分才能够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否则就要在下一学年重修。我的课程设置是上半学期的9节课讲李煜及李煜词,下半学期的8节课讲李清照词,最后一节课作为结课考试时间。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如下,现列出仅供各位方家参考:
第一课时:组建班委,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千古词帝——李煜(李煜词总论)
第三课时:风流才子李从嘉(两首《渔父》词及李煜的笔墨纸砚)
第四课时:李煜的完美爱情(爱情词《一斛珠·晚妆初过》和《菩萨蛮·蓬莱院闭)
第五课时:李煜的宫廷生活(宫词《浣溪沙·红日已高》,《玉楼春·晚妆初了》)
第六课时:清平乐.别来春半
第七课时:亡国之君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
第八课时: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第九课时:梦回江南
第十课时:醉生梦死,命如玄机(《望江南》四首)
第十一课时: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词总论)
第十二课时:鹧鸪天·桂花
第十三课时:一代词宗——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及两首《如梦令》中的人物形象)
第十四课时:减字木兰花
第十五课时: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第十六课时:凤凰台上忆吹箫
第十七课时:结课考试
(因为学校的时间安排,实上课时只有十七课时)
三、校本选修课中的诗歌教学
校本选修课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最大程度的了解诗歌的美、诗歌的魅力,这也是语文学科与校本选修应有的结合点。
除了诗歌本身的魅力之外,写作诗歌的人本身也具有巨大的魅力。像李煜和李清照都具有着极为传奇的一生。比如说,李煜是一代才子,但却“不幸生在帝王家”,错位的人生造就了诗人一生的悲剧,也造成了大量普通老百姓的悲剧和南唐这个国家的悲剧。这样的悲剧人生本身就能够给予学生非常多的思考和冲击。在教学中,我不仅讲解诗歌,更是通过对诗人的性格及情感的分析来突出这一种错位。再比如,李清照是中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独特的女诗人,这不仅因为她的诗歌,更因为她的女性身份,因为她的婚姻传奇,因为她处于北宋与南宋之间的特殊年代。我讲李清照就不仅讲她的词,更讲她的人生传奇,她的爱情悲剧,她的人生追求。这样,就为这一门课注入了更多引人兴趣的源头活水,把学生的思考引入纵深。
除了诗人的传奇经历之外,还有很多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面生成,比如说李煜对笔墨纸砚的精益求精,可以用来讨论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笔墨纸砚,甚至拓展到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如博客、微博、微信等。
四、课程评价方式
既然是一门以修学分为目的的校本选修课,如何才能算作通过课程的学习,这就成了一个问题。我在设置评价方式时是综合考虑学校的要求、校本选修课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本门课程的特色的。为此,考核方式分为课堂表现、出勤、作业和结课考试四个方面。其中结课考试占40%,其他几个方面各占20%,综合各方面的表现来决定学生能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顺利通过,只有个别的几个同学因为出勤率低或缺少应有的作业等而需要重修。
五、课程开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遇到的问题:
1、因为本课程为校本选修课,所以,我在开设之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课本可以参考。
2、课程开设之初,因为学校实行的是“走班制”而且所有的校本选修课都是安排在周四下午的第二和第三两节课,所以,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兵保证学生的出勤就成了一个问题。
采取的对策:
1、针对第一个问题,我在初步构思阶段就自费买了很多本有关李煜和李清照的书籍。书籍主要包括市面上可以买的到的诗词鉴赏类书籍以及有关词人生平的传记作品。
除了认真研读书籍之外,我还上网查到了很多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比如,百家讲坛中的《赵晓岚说李煜》和《康震讲李清照》。这些资料都为我的课程的充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针对第二个问题,我在第一节课就选出了临时班委(主要是班长和副班长),交代好课程的特点与要求,特别强调出勤的重要性。此外,在每一节课的上课之前都要由班长或副班长例行点名,及时记录出勤情况,保证结课时的原始资料。完善请假制度,并且提前告知学生,缺课在三次以上就执行“一票否决”制,必须要重修以获得学分。
总体来说,我认为校本选修课受学生的欢迎度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视野的开阔。不过因为选修课的自由度过高,所以,也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出现。但是,不管怎样,校本选修是在不断的摸索中而渐渐变好的。我也相信我们的校本选修课会越开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