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从初中音乐教学谈素质教育及审美功能
【作者】 张永志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陆坪镇初级中学
近几年来,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初中也十分重视音乐课的教学,如何搞好和实施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这对于我们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来说,是值得认真探讨的的课题。为此,笔者就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现状及音乐的审美功能浅谈几点感受。
初中音乐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困难是很多的,如何施教,从宏观来看,应首先解决与九年义务教育衔接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教育行政部门注重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这个基础搞不好,学生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在美育上重新起步就十分困难,也是极不协调的。注重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配备足够的、合格的艺术师资,开设所应开设的课程,添置空的艺术设备,对学校以及音乐教师规范出一定的考核程序,使艺术教育从幼教起步,再经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秩序渐进自然过度到高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这是音乐教师迫切期盼的。另一方面,我们置身在艺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也不要坐待时日,更不要被面前的困难所吓倒,要因地制宜解决各地方、各学校学生音乐基础差,教学条件落后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要开放思想,勇于开拓,去探索初中音乐教学的新路。在此,不妨把告辞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举措列出,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石的效果。
首先笔者采取从书本中走出来的办法,从一些简单的音乐、唱名、音符着手,逐步进入到音乐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声等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音乐的知识,了解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再引导学生去聆听音乐,让他们展开思维去想象,去感受音乐,去捕捉音乐的主题和形象,从而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其二,利用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参加社会的艺术实践。如2002年5月4日,我县学界首届侗乡文化艺术节,此艺术节开幕式《侗乡神韵》中30名演员皆由我县学生承担。这30多人分布在我县部分城镇中学10个班。有的音乐教师被县政府抽调指挥和排练这一特殊的节目,从3月实践开始编排,利用下午、晚上乃至双休日这些业余时间排练《山谷回音》、《侗乡欢歌》二个乐章共8个节目。这些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演出,绝大多数同学不会跳舞、唱歌。说明学校在教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学校用老师作领队,每个节目派一个领队,在紧张繁忙的排练中,有的学生关节跳肿了,有的学生碰破了皮,有的学生身兼几个节目,通过此活动的磨练,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就这样仅用一个月的课余时间,出色地完成了开幕式的演出任务,得到县领导和来宾的一致好评,为玉屏人民争了光。后来,有的音乐教师将《侗乡神韵》的音乐作补充教材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教师只作简单的提示学生对音乐欣赏特别有兴趣,并用自己的感受来叙述音乐情节,描绘音乐意境,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笔者以前在上音乐课时不能达到的效果。
音乐中的素质教育是关系民族兴衰,国家存亡的重要话题,它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和探索,要知道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水平。因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必须以提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初中音乐不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音乐中的审美功能和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是区别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关键。人们把审美对象(比如音乐)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称之为“美感”。音乐的的欣赏过程,便是音乐的审美过程,也就是音乐在人的头脑中引起审美感受的过程。
笔者认为,音乐审美功能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人的生理活动的基础。我们知道,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而音乐的节奏,便是建筑在人的生理节奏之上的。
音乐美感的产生,首先是由于音乐内部的节奏与听者的心理、生理的节奏产生了共鸣。艺术家们把他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在音乐旋律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旋律节奏中体验或感受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引起共鸣与美感,同时,也在欣赏中得到愉快。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人们的观念联想,被称为“移情作用”,所谓移情作用,指人的聚精会神地观察一个对象(大自然或一种艺术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到对象里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比如听了勋佰格的《净化之夜》,弘乐队时而舒缓时而激烈的音响,会把我们张一个画境——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月夜花园的美,还能感受到一对不幸的恋人那两颗激烈碰撞终于净化,升华的心。
人的审美意识还是直接产生于社会实践的,它同时是人固有的一种精神需要。欣赏美、创造美,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功能反映。所以音乐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的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
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变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深化变革,音乐便产生另外一个最普遍的社会功能——娱乐功能。音乐娱乐功能,讲的是音乐提供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轻松的美的享受。
因此,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应有音乐伴随。没有音乐,就没有欢娱,人就会精神不振;没有音乐,人的思想便会消积、低沉或空虚,人生就不会有美。难怪有人曾说:“音乐是生活中的伴侣,音乐是苦闷的情人,音乐是前进中的号角,音乐是战斗中的武器,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能锻炼人的意志,音乐能培养人的美感,音乐能净化人的灵魂,音乐能催人奋进。”让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地去用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