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化学解题与创新思维浅谈
【作者】 卓 叶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考试的改革,越来越注重能力应用考试。近几年来,中考化学试题增加了开放性试题,这给化学中考拓宽了一条新的路子,为切实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起了推动的作用。【关键词】化学解题;创新思维
随着国家教育考试的改革,越来越注重能力应用考试。近几年来,中考化学试题增加了开放性试题,这给化学中考拓宽了一条新的路子,为切实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起了推动的作用。
开放性题就其内涵有三个特点:一是答案的不确定性或不惟一性;二是题目条件的可变性;三是解题思路的多样性。这相对于传统封闭性问题而言,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思考空间和认知空隙,锻炼了学生对课本中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对开发学生思维潜能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而体现了教学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化学开放性试题?主要有(1)开放性填空题;(2)开放性简答题;(3)开放性实验题。无论以什么题型出现,就其表现特征有(1)条件开放性题;(3)结论开放性题;(3)策略开放性题;(4)组合开放性题几种。对不同形式的开放性题,学生怎样入手,怎样正确解答,对于中考学生是极为关键的。以下笔者就不同类型开放性试题略谈解题思路。
一、夯实“双基”,注重知识的积累
任何题型,都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只有巩固和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运用面生。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平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的积累,给基础知识进行分类储存,解答此类题型就得心应手了。如:举出三种区别CO和C02的方法。该题是条件开放性试题,没有条件的限制,不指明是用化学方法或是物理方法,这样其意自明了,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具有可操作性就行。首先应对有关CO和C02的各自性质进行回忆搜索:C02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能溶于水生成H2C0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O不易溶予水。结合以上基础知识点,就发现它们的不同点,不同之处就是区别点,现总结如下:
1.各自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气体;
2.点燃后能燃烧的是C0气体;
3.各自通人装有Cu0的试管中加热;能使Cu0还原成红色物质的是CO气体;
4.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能使该溶液变红的是CO2气体;
5.用两支已收集满CO和C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试管中有水位上升的是C02,以上五种方法中任选一种都属正确答案。由此可知,知识的积累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热点
化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学习化学时,要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联系在一起,学会知识的灵活应用。开放性试题往往易与生活实际嫁接,体现了化学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的特点,反映出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更突出地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在开放性题中创设新的情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能力的考查,对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同时,它又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唤起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像解答这样的化学开放性试题,应从化学视角观察社会,提高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能力。
三、注重学科间交叉联系
就初中教材面言,化学与物理、生物两学科知识的联系比较密切,开放性试题给了学生一个较为自由的思考空间,这就包括要联系到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只要是实际中确实可行的,都可算得是正确答案。
笔者查阅近几年过来其他省、市的中考题,其中生化知识、理化知识交叉渗透的综合题逐渐占有一定比例,其主要通过创设新情境让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注意化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理解知识内在的结构和体系,学会分析解答综合问题。
现举一例:“两瓶体积相等的饱和食盐溶液和蒸馏水,请举出鉴别它们三种方法”。此题仍属开放性试题,条件较为开放,从所包容知识看,又是组合性的开放性试题,学生解答不但可用化学知识,还可用物理和生物知识解答,因为答案不惟一,只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即可。
从化学角度看,通过已学知识可总结以下三条:
1.取各自少许盛于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不溶于稀HNO3沉淀产生的是NaCl饱和溶液;
2.取样液少许,加入NaCl固体,由予NaCl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溶质,则能溶解NaCl固体的是蒸镏水;
3、用手蘸取少量液体品尝,有咸味的是NaCl饱和溶液(品尝方法必须是已知药品无毒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从物理角度看可总结出以下三条:
1.密度计测量法,密度大者为饱和NaCl溶液;
2.将质量和体积相同的木块放于上述两液体中,浸没木块体积较大者为蒸馏水;
此点利用的仍是密度知识,质量相等的木块即m不变,据浮力F=ρvg,在V相等的情况下,密度越大,浮力越大,而NaCl饱和溶液的密度较大,其对木块的浮力较大,则木块浸没的体积应较小。
3.用弹簧秤称取同体积的溶液,质量大者为NaCl饱和溶液。
从生物学角度看,可总结如下二条:
1.插入新鲜的蔬菜或鲜花,过一段时间,叶子萎蔫的是饱和NaCl溶液;
2.放人一条小鱼(淡水鱼),存活时间较长的是蒸馏水、马上死亡的是NaCl饱和溶液。
以上解答中,任意三条都可以是正确答案,其特点是学科渗透性强、考查学生知识较全面。
综上所述,开放性题的正确解答,必须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注意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掌握相关学科同的知识渗透,提倡既能钻进课本,又能从课本中走出来,既要以课本为基础,又要脱离予课本,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知识真正达到为生产、为生活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