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阅读
【作者】 罗 香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三板桥街道办事处新长宁小学
近来,报刊上纷纷登载有关文章,把语文教学令人堪忧的现状摆在世人面前。事实也是这样,小学语文能力水平不很理想。
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下降了呢?我以为,主要原因就是“读少了”。大家知道,言语活动的本质就是理解。阅读是理解,表达也是理解,(即以理解为前提)。言语理解是在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前理解就是经验,而这些经验主要是从大量阅读申积累起来的,所以提高语文能力水平的有效方式就是多读书。
首先,多读书仅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广泛的进行阅读,要大量阅读课外的报纸、杂志、文学名著和哲学书籍。阅读哲学书籍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阅读文学名著,尤其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可以提高文学的综合能力;阅读报纸和杂志可以使我们永远跟时代一同前进。20多年前,吕淑湘先生调查过中学生,他发现语文高的学生都“得益于课外看书”,50多年前林语堂也曾说“许多人今日中文很好,都是有看小说、《史记》得来的,而且都是背着师长偷偷摸摸硬看下去的”。
多读书还包括多朗读,古人就非常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古人对“朗读”作用的形象说明。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的朗读,仍具有重要的作用。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对优美的文章反复进行朗读,会增加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听到不正确的语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觉上感到不适而发现问题。
有人会说,小学阶段6年,语文课约几千学时,为什么会读少了呢?追问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和摇篮,它以潜移默化、耳懦目染和生活化的万式熏陶着孩子的心灵,且伴着他们走向独立谋生的全过程。任何一个孩子的人格发展都深深地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在多数家长看来,孩子成才就是读书,学好功课,顺利跨过层层考试的沟坎。成才被认为是成功书袋和考试机器,孩子的全面发展被紧缩为部分智力的单向掘进,凡是与开学考试无关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概不让参加,更谈不上孩于读课外书了。
其次,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使学生主动获得全面发展,但有些学生教育基本上仍是“应试教育”,不少学生仍以分数高低论成败,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考得好,学校对老师考核的成绩就高,老师不仅能拿到一笔奖金,还能说明自己有能耐、有水平、进而博得大家的钦佩。在老师看来,不管是黑猫白猫,考的分数高,方为“好猫”。所以,学生自踏进学校之门起就被各式各样练习题包围着,超量的课内外、节假日作业压得学生没有空闲时间读他们喜爱的课外书。
第三,课堂教学上教书讲欲过旺,知识性分析太多,学生诵读时间少,要求背诵的篇章、段落末得到严格要求。我在教学中发现,愈是学习差的学生愈是不喜欢读书,其注意力也难以集中。教师教学中如果满堂灌,那么这部分学生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听进去,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找准了症结就有了治疗妙万,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改革评估学校、评价教师的旧模式,改革考试制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压在学生身上的作业大山搬掉,还他们本该有的自由生活空间,让学生有闲暇读他们的喜爱读的书,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不要让学生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语文教学的改革首要任务是观念的更新,要改革读书少的现状,首先要树立语文教学观,把语文教学的视野放宽到课外的广大生活领域和教材外的优秀读物,从而改变因知识性分析、支解课文的分析、浪费大量时间的作法,有的教师重讲轻读,讲成了课堂的主角。乃至独角,学生读的时间被严重削弱。阅读教学少阅无读,名存实亡。然而光以阅读吸收为主导的文章教学法,只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别人怎样写,忽视了学生的写作需要和写作实践,造成语文教学没有作文教学的被动状态,这样整个语文教学只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的一半。所以要改变重阅读教学轻作文教学,阅读教学有序作文教学无序的不良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一篇篇典范文章或教师的下水平提出写作任务,让学生递入写作思维,同时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典范文章作对比,吸收典范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给小学生营造读书的环境和气氛。这种环境和氛围的形式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句话很有道埋,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在家里,家长要帮助;指导子女买书、读书、藏书,引发他们对读书的兴趣;学校要把自由读书安排进课程表,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学校少先队、团支部、各班班委会等也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知识竟赛,故事演讲比赛活动,加强正面引导和激励学生读书;社会各界要关心和引导学生读书活动,如上海市由宣传部、教委等五家单位组成了上海市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江苏省有人策划了中学生读书活动。还学习国外的经验,如美国给学生引课外读书日。新加坡搞全国读书月用以培养孩于从小养成利用一切时间抓紧阅读的好习惯。
总之,只有以多读书为前提,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