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
【作者】 来 瑜
【机构】 贵州省大方县核桃乡锅厂小学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使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兴致勃勃地、深入的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失去信心,不能坚持到底。【关键词】音乐教学;课堂
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音乐,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兴趣呢?音乐教师在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采用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如:有目的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学习、大胆学习等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
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童年时,笔者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
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被灌输的“瓶子”,不是老师的“应声虫”,而是“一团待燃烧的火”,是一群有个性、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他们有着独特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性的思考,他们应该在音乐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长。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四、培养创新能力——学会创新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编创与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有很多都是从模仿入手的,通过模仿,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创造学习,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是很大,有些歌曲歌词很长,如果一味的反复跟唱,学生就会厌烦了,没有兴趣了,可歌词还是记不住,因此只有与即兴表演结合在一起,通过即兴表演的动作来提示学生,帮他们记忆歌词,学唱歌曲。如《动物说话》这一课,共有四段歌词,我就通过让学生编创小鸡、小鸭、青蛙、喜鹊这四个小动物最典型的动作来帮助学生记歌词,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获得收获,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顺利、自如,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符合小学生音乐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辛.《艺术赏析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0.88.
[2]常汝吉.《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0.7.3.
[3]王家祥,秦懿,陶维嘉,等.《小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