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 杨慧英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团结小学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正文】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 、在空间想象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教师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例如,在教Apples are sweet. Grapes are sour.就尽可能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吃一口苹果表示很高心的样子,吃一口葡萄捂着脸表示很酸的样子。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老师讲的意思。接着可以再要求学生说出有哪些水果是甜的,哪些是酸的。

  又如在学了 doctor ,teacher, nurse, policeman, driverJobs后,我制作了一个调查表:What do you want to be? 分发给每一个学生, 让孩子们自己进行调查学生们心目中的理想职业,这种调查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走向社会进行。要求把调查的结果告诉同学们。通过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他们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创新交流能力

  儿童是善于模仿的。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如:当学了Fruit以后,就要有一个go and buy some fruit的综合表演,我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创办水果超市,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购买水果,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是很细致到家。还不时听到组员提醒着“营业员”和“顾客”要使用专业用语,我也被感动了,加入其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孩子们语感的生成。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能把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对话中,对话内容丰富多彩。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意识,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成功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在英语课外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看图说话、手抄报,英语角、英语园地、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活动实践性强,学习资源、实践机会、创新思维无处不在。如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包装盒子或包装袋,找找生活中的英语,学生通过努力会找到:Coke milk nicedog notebookpen …… 另外还可以在校园里开辟一些英语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这里进行交流,咨询,交友等等。借助这些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英语,用英语,丰富他们的英语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跨文化意识。

  四、积极的评价,多元化的测试,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主体,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会让学生标新立异,产生创造性的想法,严历的批评与指责只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回答错了要让他think it over ,给他鼓励。教师只有对学生尊重、宽容、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会满怀信心,取得进步。同时,对学生的测试也需多元化,不应只局限在语言的知识和能力,还应包括使用和情感,既要进行常规考试,也要进行学科活动。考试还必须分为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达到小学英语听、说、读、写、玩、演、唱的教学目标,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活动并让他们在平等、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发展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有进取、创新的精神,不断的研讨和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