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汉语教学之我见
【作者】 杜芳芳
【机构】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第一小学
小学汉语教与学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说她复杂,毫无疑问,教与学本身都是复杂的,这是客观事实;再则汉语课程本身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同样复杂,这也是客观事实。任何对这种客观事实视而不见,都是幼稚的一厢情愿。说她简单,其实就“三大件”——用心做好三件事:好写字?写好字;好读书?读好书;好作文?作好文(当然,这三件事是整合的,而不是彼此分裂的)。任何事情都是简单与复杂的统一体。
一、只要好(hào)就好(hǎo)
这三件事,我都把好(hào)放在前面,即好写字、好读书、好作文。这是孔夫子的思想——我坚决认为——纵观古今中外有关教育教学的思想,除现代的电化技术外,没有什么思想是“全新”的!比如,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教学相长,学思结合,举一反三,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什么教育教学思想超越了?没有!因为孔夫子是圣人,更是实践家;因为教育的对象——人——两千多年来并没有“进化”多少。教育所面对的问题都是老问题也都是新问题,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
好(hào),即培养学习兴趣——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求知乐此不疲、对未来满怀期待!如果能够做到——哪怕只达到六成——就成功了。学生喜欢写字,能写不好字吗?学生喜欢读书,能读不好书吗?学生喜欢作文,能作不好文吗(当然,小学生“作文”是“写话”、“习作”,是练习性质,是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指向培养“作家”)?那么,我们老师、特别是小学汉语老师最大的本事,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
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大抵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妙法。但就这三件事来说,还是有一些“基本法”的。概言之,首先是爱。老师爱学生、爱写字、爱读书、爱作文。其次,教学母语,教学汉语,就要用教学母语、教学汉语(汉字)的方法,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第三,尊重儿童身心规律。如,儿童好动、好玩,教学就多在动中学、玩中学;儿童好奇、好问,教学就发动学生提问、调动学生想像;儿童好胜、好强,教学就鼓励学生上进、张扬学生个性。当学生有了兴趣,当学生愿意学习,就会主动积极地学、就会刻苦努力地学,再假以老师科学地指导、点拨、鼓励,就如虎添翼了。那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像戴在手腕的全自动手表,停也停不下来。老师就乐观其变,不需“教”了。
二、只三件事(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就够
1.好写字?写好字。写好字,在当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汉语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包括社会)写字质量日益下滑的客观现实,在“教学建议”中用一大段话(160多字),对写字教学提出建议,特别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汉语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不是一般的要求和建议,而是审时度势的战略考量。二是电脑输入对写字训练的巨大冲击。三是整个社会心浮气躁的不良心态。四是毛笔字指导与练习的严重失缺。这些都要求在汉语教学中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包括毛笔字),才能实现或扭转。这不仅是汉语教学本身的要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扬光大的要求;不仅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更是教师使命感的体现。
2.好读书?读好书。我老家称“去上学”都叫“去读书”。从小“去读书”就深深地印在我心版上。“去读书”就是去读书啊,不读书、不好读书、不读好书,怎么算“去读书”呢?当然,这里的“书”不单指教科书,还指各种有文字的书;也不仅指各种有文字的书,还指一本大大的“无字书”——大自然和大社会。因此,这里的“读”不单要眼看、口念、手写,还要脑想(思考)、身动(运动、实验、在大自然游玩、在社区实践、在基地劳动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如果只读有字书,而忽视了读“无字书”,可能会变成“书呆子”,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方便论说,此文专论读各种有文字的书。
3.好作文?作好文。好作文,就是好思考。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思考的写作,只存在没有写下来的思考。思考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稍纵即逝,真得很可惜。我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这种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好作文(包括动笔墨读书)。好作文,就经常作文;经常作文,自然就作好文。这就是对巴金先生所谓“只有写,才会写”之诠释,是“会写”“写好”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1)动笔墨读书,读书动笔墨。(2)老师做榜样。只动口不动手、只说不写、只一味逼学生写自己却不写的老师,绝不是一流的老师,这样的汉语课堂也绝不是一流的课堂。上文举到的董霏燕老师“要学生写三千字的自传,我自己写三万字的自传”。(3)珍视学生的作文。前面说了,“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思考的写作”,学生的作文都是学生思考的记录,都值得尊重。如,为学生建立写作成长记录袋。老师尊重学生的作文,更使学生尊重自己的作文。当学生视自己的作文为“宝贝”的时候,就会十二分地努力——这就是良好的教育。珍视学生的作文,还要让学生的作文有用。学生作文的终点绝不是交给老师;学生作文的读者也绝不是老师一个——最可悲的是学生不是自己作文的读者。老师要创造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展示平台,让所有学生的作文都得到“发表”、都拥有足够多的“粉丝”。不断进取是人的本性,儿童尤甚。
总而言之,小学汉语教与学,用心做好这三件事,足矣。这就是我的小学汉语教学的观点,也是我的小学汉语教育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