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作者】 吉学俊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朗岱镇第一小学

【摘要】音乐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小学音乐课的开设更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它像微微春风,丝丝细雨育化幼苗那样,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和迷人的魅力使一切说教相形见细。正如音乐教学大纲所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让儿童从艺术角度来认识世界,既扩大视野,又可从大千世界中陶冶情操;音乐凭艺术的魅力诱发儿童的美感,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成为爱美的人;以优美动听的音响,轻盈明快的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使用人在音乐教学中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在美育中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正文】

  美的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美育不仅仅是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

  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音乐的独特功能一一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我们要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1、在学习中认识美

  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如: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差不多每个人都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爱抚,因此一提到母亲,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歌中将“祖国”与“妈妈”并列,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使孩子们懂得他们成长是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和关怀,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得到真善美的认识。

  又如民歌《保护小羊》:“一群小羊上山岗呀,突然来了三只狼”当学生唱到这句时,最顽皮的学生也会关注小羊的处境。并关心小羊是否得救。这就说明了“爱”和“善”是孩子的本性。一经艺术形象的诱发,他就会流露出“善”与“美”的真情实感,歌曲也进一步美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真善美的世界》是一道赞颂“迪斯尼乐园”的美国歌曲。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中,充满友谊和阳光,大家共同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在许多的音乐教材中,丰富的歌曲和多彩的乐曲都蕴藏着美。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美,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做一个正直人的真谛。

  童年期的美育是孩子美育的启蒙期。孩子们喜欢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成人行为并真实地表现喜、怒、哀、乐。所以用孩子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舞蹈——来扬善厌恶,分清好坏,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期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运用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在音乐教育中用音符组成旋律,语言组织歌词,乐器奏出的音响,身体表现的形态来歌颂美,表现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美,了解美,并从小对自然界的一切能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用美好的情感去表现。这也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使学生感到只有从小对真善美的渴望,有追求,长大后才会对真理有坚强的信念为之奋斗的决心。

  2、在教学中感受美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并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如:童声合唱《钤儿响叮铛》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当歌曲出现哒哒哒I哒哒哒节奏时,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情绪跟着节奏旋律变化。引导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情绪。音乐以强烈的感情引起了孩子共鸣,激起孩子欢乐感。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古筝奏出的韵致悠扬优美,音调安宁而幽远。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仿佛使学生置身于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佛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中。这是音响美的神力所致,音响创造了音乐深遂的意境美,激发了孩子对美的感受。音乐就像一股清泉,净化了孩子的心灵。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态美使孩子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了心灵共鸣。音乐对孩子的思想感情能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美。不仅让孩子多听、多思、多唱,还要引导孩子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

  3、在活动中体验美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正常人都乐于欣赏。能够倾心赏美就是亲手受教的表现,人的精神愉快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在音乐课中我们运用多采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

  为了在音乐课中以美悦情,我们常常为孩子创设多变的情景,培养浓厚的情绪。激发丰富的情趣,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中赏心悦目、寓教于乐。

  如:《小雨沙沙》是一首活泼的儿歌。教师启发学生创设一个恰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参与即兴创造。几个孩子扮演小雨,几个孩子双手手腕相靠,掌心相对,托在下巴外,作种子发芽状。构成一副美丽的画卷,在音乐伴奏下,“小雨”和“种子”翩翩起舞,在欢乐的气氛下,种子出芽的成长情况。在音乐中愉悦孩子的心情,陶冶了孩子的情感,不仅感受了美,更表现了美。

  如学唱《小燕子》,通过歌表演使孩子学会燕子飞行动作及小燕子捉虫时的敏捷动作。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创造、教育了学生爱护益虫。培养学生的动作表现力。当学生演唱歌曲时,自然而然会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当然在音乐活动中也加深了孩子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多采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孩子的情感,愉悦了孩子的心情。

  4、在实践中创造美

  音乐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它也是完成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肺腑。

  在演唱《劳动最光荣》时,不仅让学生用歌声赞美劳动光荣,愉快,同时,在搓、擦、溧、绞等律动中教会学生劳动时基本步骤和方法。再启发学生回家洗袜子、洗手绢、教师还要求孩子把自己洗净的手绢带到课堂。劳动光荣既在歌声中得到赞美,在实践中也看到了效果,音乐歌颂了劳动,劳动创造了美。音乐教育不仅在于模仿,更要学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

  以美育人是音乐教育的根本。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完善的人,让孩子从小懂得求真、向善、爱美。每当我们和孩子在音乐教学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中获得点滴成功时,我们师生都会感受到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