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抒发情感进行景物描写

【作者】 蔡华义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奉合乡中心学校



【正文】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气候现象;节令时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植物;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富饶的沃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等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这些再现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样的作文呢?

  一、独到的眼光,细致的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时要眼光独到而具体,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等方面加以描绘。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庐山的样子。又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作者主要抓住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这些特点来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再如“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火烧云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动到静,也可以按一定的方位等,总之把握好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重点突出。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空间方位的顺序,例如写一座山,要观察它的上下、左右、前后、远近各是什么样子;第二种是时间顺序,例如:我们写四季的花,春有桃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也有不同的色彩。《鸟的天堂》中按早午晚的时间顺序;第三种是地点转换顺序,也称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顺序等。

  三、注意动静结合,文辞优美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物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只有这样,你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榕树的庞大,榕树生命力旺盛,榕树美丽可爱是静态描写。而早晨大榕树上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百鸟欢腾,群鸟翻飞的情景是动态。写作时还要注意文辞优美,因为优美的文辞来自生活的积累,故此在学习中我们要多积累一些写景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可以作分类收集,在写作时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进行恰当的运用,句子要力求言简而意深,委婉而优美。

  四、展开合理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

  我们写景的目的最主要是发现美、挖掘美、展现美,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在自然界中美的景物很多,而在于我们有没有去发现和关注,找到景物的某一个点、线、面进行详尽的描述,也就是挖掘它美的地方和向人们展现美的地方,有时还要展开合理的想象,不但让文章的意境更美,而且让读者能深深地体会出来。例如:《桂林山水》中,桂林山的“奇”,作者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展现了山的奇美;桂林水的“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仿佛就是一块十分纯洁,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给人无限的遐想,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又如:《长城》一文中,作者把长城想象成一条巨龙,坐卧于群山之巅昂首东方,想象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精雕细刻是血和汗的结晶,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总之,自然景物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们在写景物时,一定要有血有肉,形象生动,言辞优美,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