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作者】 杨江英
【机构】 贵州省大方县兴隆乡菱角民族小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教师,万是教学生学”。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正如“点石成金”的故事中叫花子只要吕洞宾点石成金的指头一样,学生只有获取了求知的方法,才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教给学生方法。
一、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
古人早就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书训练为主线,加强学生的读书活动。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也就是说让学生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具体的形象、图画、画面。紧紧地围绕读书,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领悟,进而想象、联想等活动,理解其语言,进入其境界,体会其感情。学生一旦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起文章来,自然能够虚心涵泳,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感情真挚强烈,我在教这课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自己理解中人情人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对时代背景的认识不够清楚,不可能在自读中完全进入境界,在讲完课文后重点指导朗读重点词句。如“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这是战士们发自内心的呼唤,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语调轻缓,从而营造出了那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氛围,文章的中心也就自然显露出来。又如我在教《林海》一文时,学习“岭”、“林”、“花”的特点时,设计了(一)读——找出特点。(二)读——读出意境特点。(三)读——明了写法。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每走一步都必须通过思考才能达到要求。初读,要求归纳出景物特点;再读,要求读出景物特点;三读时,让学生悟出表达方法,掌握表达技巧,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出“岭”的温柔,“林”的广阔无边,“花”的绚丽多彩。进一步体会出文章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满腔喜爱之情,又如在教到“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一拟人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所描绘的形象——一位美丽的少女。学生也自然感受到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同时借助阅读来达到体味文章意境、感悟文章内涵的目的。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最基本的方法是多给学生创造自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如我在古诗教学时,首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第一步,知作者解诗题;第二步,抓字眼、明诗意;第三步,想意境、悟诗情。这样由“扶”到“放”,学生遇到古诗,不需要老师多教,只需略微点拨即可,自己自然就能学会。同样在阅读课文中,我依然十分注重突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林海》一文,因为“岭”、“林”、“花”三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完第一段,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后,让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尝试去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因为有了前面教给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自学第二、三段时,很快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和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总体上要把握住“教”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不需要“教”的宗旨。
三、教给学生学文习作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讲读课文,讲练结合,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于小学生知识范围狭小,若无范文参照,学生则会面对作文题目陷入“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的困境。因此,我在讲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然后用学到的方法去习作,如我在教完《小站》一文后,要求学生理清本文的结构布局——该文以小站月台为重点对象,有次序地写出了月台正面、中间、两头的陈设布局。之后我便以《校园》为题,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校园的各个方位,并让学生用不同的观察顺序,选择校园的中心事物,然后以中心事物为描写重点,有次序地写出校园的景物布局。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时便有了方向,很快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顺序描绘出了美丽的校园。又如在教授《鲸》一文时总结出文章重点抓住鲸的最大特点,体形像鱼却是哺乳动物等方面组织材料,以及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来描写的。因此,我及时让学生模仿《鲸》的写作手法来进行描写一种小动物,因为学生学会了应抓住动物的特点,从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来重点写作,故而,课后他们对要写的动物从外形即体态、毛色、大小等方面以及生活习性即吃食、生活特性、睡觉、嗜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和了解,所以他们无论写的是何种动物,都依此方法描绘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形象逼真。真正达到了学文习作的目的。这样指导学生作文,收效很大,使学生逐渐懂得,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细心观察,了解生活,熟悉生活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写好作文的源泉。
在教学中,正是这种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次、反复应用,逐步培养出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点石成金”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