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应深化创新教育

【作者】 罗清琳

【机构】 新疆玛纳斯县新湖一中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例题讲解到作业设计,从学生练习到课堂学习的评价,都应时刻注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创新灵性,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知识的传授;课堂练习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正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创造型人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受着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化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我浅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想法:

  一、关于课堂教学中新知识的传授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讲解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听得多,动得少,接受知识的过程单一,途径单一,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很容易让学生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当然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新知识的教与学不应是照本宣科,更不能由教师一手包办,一讲到底,讲完例题做作业,对学生“灌输”知识,这样会严重禁锢学生的思维,给学生造成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应该让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教师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学生这样得到的数学知识才更牢固,也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和发展。

  二、关于课堂练习、作业的设计

  数学课堂练习既是对所学重点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再创造。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练习设计,可以对学生产生截然不同的练习效果,设计开放性练习,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设计开放性练习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题多问,一个题目只给学生出现适当的条件而不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上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答。这样,有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层面去解决问题,从而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起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二是一题多变,在练习设计时,有时采用变式的方法,让学生根据问题补充条件,构成不同层面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刻刻都体现创新,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尽量少设计单一的、与例题结构完全相同的题型,避免学生照搬例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极为有效的。

  三、对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果,教师都应适时作出恰当的评价,特别是课堂练习和课堂答问。很多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是以对与错作为唯一的标准和方式,这样的评价是不理智、不科学的,容易给学生造成伤害。教师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想法,应当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意识到,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吹灭学生的创新之火,不仅使学生失去一次成功的机会,也使学生丧失了一份创新的灵性和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一个数学问题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途径,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判断学生解决问题的对与错,而应该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他们稍有发现的思维都要给予肯定,即使是错的,也不能一句话抹杀,而应该适时加以引导,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否则,学生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不同见解、另类思维都不敢大胆表达,从而扼杀了他们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意识,那就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标格格不入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多肯定,多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能达到更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四、营造创造新思维的宽松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灵活多变、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敢于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中学生。时代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勇于创新,在数学课堂中要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例题讲解到作业设计,从学生练习到课堂学习的评价,都应时刻注意每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创新灵性,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多给学生思考、表达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成长为我们伟大祖国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