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作者】 余进荣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大吉小学
【摘要】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手段。课外小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给学生布置的,让学生单独或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找仪器材料,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关键词】物理学;物理实验;演示实验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手段。要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实验,这一点师生都已认识到。但演示实验学生只能观察,学生实验又较少,所以课外实验就尤为重要。课外小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给学生布置的,让学生单独或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找仪器材料,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课外小实验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瓶瓶罐罐当仪器”,不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实验成功率高,效果直观明显。课外小实验可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我认为,课外小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能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人类有强烈的认知好奇心”,学生对于物理课题特殊的认识倾向,就是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外实验活动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用一个较大的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后面的亮点处,放一片纸,纸可被烧焦。看到这个实验结果,学生们很惊奇,对相关的知识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又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做人工制霜小实验,对霜的形成有了清楚的认识:霜不是天上下的,而是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凝华而成的。这些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知识的海洋。“物理难学”这一畏难情绪便会明显淡化。
三、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课外物理实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示。例如把两本书书页交错相互,插入,然后试图把它们拉开,发现要分开它们还挺不容易。对摩擦力的认识变得非常形象直观可以很轻松地理解这一概念。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或某些思维障碍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引导、启发,再现作用的课外小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
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如实验在玻璃杯中注入多半杯水把生鸡蛋放入水中可观察到鸡蛋沉入了水底。在玻璃杯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发现鸡蛋慢慢上浮最后浮到了水面上。观察到了现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现象后面的物理知识。这样,通过课外观察实验,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外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过程,对他们来说都是创新活动。课外实验本身就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课外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动手,会遇到平时想象不到的操作问题,不断尝试练习,由不熟练、做不好到动作灵活、实验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课外小实验活动的内容一般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如在自动喷泉实验中,就用到了化学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开阔视野。
物理实验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启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帮助学生建立理念,理解原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过来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有保障了物理实验的成功,使实验收到良好的效果,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