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想象力之我见
【作者】 刘欣荣
【机构】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圩初级中学
【摘要】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所以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语文作为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都离不开想象。可见,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则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思考,开拓思路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课题。【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发展想象
想象,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头脑加工构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就是形象思维。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能够把自己已经占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想象力确实像活化知识的酶。
爱恩思坦就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①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思考,开拓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当前语文教学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想象力与语文教学
所谓想象“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②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而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③想象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80%以上是文学作品,被誉为“培养想象力的学校。”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都离不开想象。广义上说,所有的阅读都是一种审美活动,由于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只能间接地存在,学生必须把那些文字符号首先转化为可以具体感受的形象,因此,阅读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想象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阅读。在作文过程中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更离不开想象这种创造性的思维。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一方面起着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又离不开想象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再造想象
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意思是说,同一篇文章读者不同往往看法各异。同样,同一个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篇文章,也往往会产生那种“横看成岭侧成峰” ④的感觉。同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思辨性问题,也往往容易引出不同的看法和回答,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适时营造民主气氛,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调动学生进行再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一)、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培养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培育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新人格。教师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和学生一起学,一起演,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演,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讲授《孔乙己》时,让学生来表演孔乙己买酒的情节。先是“排出九文大钱。”后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钱。”学生在表演“排”和“摸”的神态中,活现了一幅孔乙己的穷酸相,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里的底层文化人的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有利于想象的因素,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是进行再造想象的过程,即形象思维过程。而形象思维“是一种被情感所激发和加强了的认识,一种把情感通过形象体现出来的思维活动。”正如叶圣陶所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让学生感受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是产生相应情感的基础,更是激发想象力的先决条件。教学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学设备的条件创设情境,铺垫引趣,以显示形象,渲染气氛,增强语言感染力,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展开想象,使学生体验到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接近。在语文教学中发
1、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的能力。讲授文学作品时,教师不但要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形象,使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和景物,进入画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更要使他们有创造想象的机会。如讲《桃花源记》,引起了学生对虚无缥缈的“仙境”的向往,教师便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我理想中的家乡》,描绘实现“四化”后家乡的景象。这既是课堂练笔,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学了《卖炭翁》,写《卖炭翁在回家的路上》;学了《一件小事》,写《在巡警分驻所里》。根据人物的行为想象其心理活动,根据其外貌、衣着想象其生活经历等,都是创造想象的练习,长期坚持,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2、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差异性,在语文教学中,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已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汉江临眺》时,首先上课前给出一定时间要求学生预习全诗,然后要求学生以该诗的内容为依据,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画。其次,让学生自告奋勇,将自己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投至大屏幕上,并说明自己作画的意图,分析诗画的关系,指出自己作品中的亮点。几个学生展示与说明之后,全班学生展开讨论,分析作品的优缺点。最后老师再结合作品作进一步分析总结。这样,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
(三)、巧妙设问,层层启发。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优质的课堂教学,是以科学性为基调,以艺术性为旋律的交响乐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讲究上课的艺术性,结合课文巧妙设问,层层启发,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灵活地创造性组织教学,讲授有重点,提问有启发性,练习注重实效。”从《孔乙己》一课的教学来说,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了解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行及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在弄清这些基本问题之后,结尾有这样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读到这里会思索他的结局如何?究竟是怎么死的?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前文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行进行思考,这样不少同学就能认识到:孔乙己受封建制度的毒害而好逸恶劳,四体不勤,有死要面子,被丁举人打折腿后,连“窃”也不能,可见其结局是十分悲惨的。那么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这时学生的想象翅膀已展开,并各抒己见,有的说孔乙己在冰天雪地中冻死,有的说活活痛死的,有的说是饿死的,还有的说孔乙己没有死,治好了腿,中了举,也象丁举人一样淫威乡里……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又如教读《七根火柴》这篇小说,在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小说中补写昨夜那场暴雨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暴雨中,无名战士是怎样度过这漫漫长夜的呢?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的热烈的讨论并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深入感受到无名战士是在那种雾蒙蒙、湿漉漉、阴沉沉、冷飕飕的恶劣环境中度过了艰难的一夜。这样不但突出了红军长征的艰辛,而且烘托出“火”对于长征、对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义。当然,在中学语文课文中,象这样可以充分运用其来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例子很多。只要教师在上课时善于引导,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一旦失去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作文教学中发展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切创造性思维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性。科学上的伟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借助于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或得证明的过程。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主动、最积极、最具创造性的因素,而想象又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构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大胆想象、猜测,善于对自己有的知识进行广泛的联想,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并千方百计地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处于创造的气氛之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
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纪畅想》、《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之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从而有所创造。如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日益繁难的环境问题,有些现象和问题人们至今还不得其解。教学时,以此为内容,让学生奇思妙想,创造性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当然对其可行性并不作具体要求。如看到母亲河被不断污染,大家心情很不好受,都想为母亲河出点力。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一方面可以要求大家能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好母亲河。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提出一些保护母亲河的方法,大家积极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专吃垃圾废物的机器鱼,让他吃进垃圾,吐出鱼食”。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堵污草,只要有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这种草就会在那里旺盛地生长,直到把排污口堵得严严实实,不让污水流入河里。”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长手的树,把这种树种到河边,当有人向河里倾到垃圾时,它就会伸出手来,把它牢牢拉住。”还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污水澄清剂,让污水流入河里就能自动澄清。”大家各抒已见,谈得非常热烈。之后,我们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以《保护母亲河畅想》为题,写一篇小短文。结果大家都写得不错。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
同时,适当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如小小说、短剧以及课本剧等,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创设特定的情景,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就能拓展其思路,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注释:
①《语文创新教学》(中学卷), 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页
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管理出版),1983年第2版,第1258页
③《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管理出版),1983年第2版,第1259页
④《语文创新教学》(中学卷), 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
参考文献:
①《语文教学思维论》彭华生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②《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黄曼福著,《教育评论》,1998(7)
③《创设情感氛围,激活思维能力》,武志芳著,《甘肃教育》,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