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作者】 刘昌设

【机构】 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校园组织形式的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课间活动,它不但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内根据不同身心发展水平阶段的学生设置不一样的活动,让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阶段的符合自身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运动项目活动中得到身心全方面的发展,而且对体育教学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实践经验   
【正文】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体育活动形式。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一门系统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以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门新生的体育活动课程。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工作复杂,涉及面广,实施起来相对较困难。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才能保证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一、活动时间的落实

  只有把大课间活动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一天1小时。所谓大课间活动,就是通过作息时间的调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时间拓宽至2530分钟。随着大课间活动的不断推广和蓬勃地开展,大课间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大课间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在时间上也要求变长。大课间活动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活动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在早上第三节课后,学生在做完广播操后,然后根据当日活动内容,分散参加各类体育项目活动。

  二、活动内容的落实

  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包括学校规定的集体项目和各班级的活动项目。集体项目包括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班级活动项目是体育组根据学校的情况选定的一些项目,如篮球、羽毛球、跳长绳、素质训练等。由学校统一安排,一定的周期内各班级可进行项目的转换。另外,还应准备一套室内活动方案。遇到阴雨天气,大课间活动也无需停止。室内活动方案的内容安排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组进行观看录像、阅读、棋类活动以及小型的室内活动。

  三、活动组织形式的落实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学生做操,并且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内容单一、乏味、形式机械、呆板,学生早已厌倦,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形势而已,因此,改革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势在必行。大课间活动组织上,打破了传统的课间模式,开辟健美操、韵律操、自救、传统游戏等;在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上要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低年级学生在提高兴趣为主的游戏性质的活动内容上要多安排一些,高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在技巧和难度上要高于低年级学生。一般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先集体操后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项活动;(2)单个自编的校园操或特色项目;(3)不同项目定期轮换;(4)以某一项目为主题,开展竞技比赛。

  四、活动场地与器材的落实

  场地和器材的保障是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本前提。如何在全校范围内同时开展多项课间活动,场地匮乏成为制约大课间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可以努力的是怎样在有限的条件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空间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合适的活动项目。根据各班级活动项目的需要,采取学校提供与学生自备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解决了学校器材不足的问题,也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器材的好习惯。

  五、活动音乐的落实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选择活动内容的同时,根据活动的特点,选择优美的音乐,让音乐与动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根据大课间活动的特点,音乐伴奏因遵循着由热情、希望到激情、动感,再到轻松、柔和的原则。在音乐的选择上,可以请音乐老师帮忙,选出适合活动那个内容的背景音乐。

  六、指导教师的落实

  在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不是旁观者,不能光指挥,要放下“架子”,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起活动、游戏。在大课间活动这个舞台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从“教授”的角色过渡到“学习”和“主持”的角色。“亲其师,信其道”,在活动中,教师的加入往往会给学生的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以自己坚强的意志、优美的动作、熟练的技术、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由羡慕到模仿的转变。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能逐渐地培养起来。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时而进行讲解、指导,时而和学生一起练习、一起游戏,师生同做,师100生同乐,这样,活动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七、活动安全的落实

  学校体育工作要重视安全管理,更应重视安全教育。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师生在同一时间开展的一项活动,组织复杂而又严密。基本模式一般是先集体做广播操,再分班活动。特别是在分班活动中,大都涉及学生的自由活动,其组织管理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与安全的教育,并做到有效的管理。学校还应组织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确保学生能够安全使用。学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明确职责,确保大课间活动有效、安全的进行。

  八、科学合理的大课间活动项目的落实

  1、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通过对学生体育情感和活动方式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需求,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学校成立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开发小组。召集一批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学生与家长组成开发小组,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需求开发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迄今为止我校先后新增加武术项目、踢毽子、跳皮筋等运动项目,开发了适合大课间的运动游戏,编排广播操、健身操等。

  2、科学合理的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大课间体育运动项目的实施力争做到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相结合,与本校的师资情况相配套,内容的实施体现出小型多样、快乐健康、寓教于乐、强身健体、促德辅智、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运动内容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反映出季节与气候的变化,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设置上、下午各半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活动内容上设置设固定项目、传统项目、创新项目、竞技类项目等。运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也可以以班级、兴趣小组为单位分组实施。

  大课间活动的实行是必要的,它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全员参与的,融音乐艺术、体育于一体,寓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于一炉的快乐大课间体育,它更能激发师生的运动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只有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的特殊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做到“以体养德、以体启智、以体陶美、以体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