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
【作者】 袁孝名
【机构】 贵州省赤水市第七中学
【摘要】美术学科是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美术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是学习的原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面笔者将对如何上好初中美术作一简单探讨。【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程提倡教师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遵循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给予合乎人性的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把美术课内容归纳成三类。将学生的兴趣与美术实践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知识的综合与学习的联想与创造,美术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加强经典美术作品鉴赏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开展美术欣赏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美术欣赏通过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鉴赏美、创造美。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产生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使学生达到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向往真善美,自觉放弃假恶丑,从而使学生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
经典美术作品,无论是它的艺术形式、技法还是它所具有的精神内涵,都是能经受得住筛选和考验,终成为不朽的精神财富。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空间,增强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1937年4月26日正午,正是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逢集的日子,热闹的集市上人群熙来攘往。这时,谁也没有想到大批德国轰炸机正在蜂拥而来。经过三个半小时的狂轰滥炸,这个传统的小城变成了一片瓦砾,2000多位平民葬身火海,这就是西班牙历史上有名的“格尔尼卡大屠杀”。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黑、白、灰三色,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显示出深厚的艺术这幅世界反战名画控诉了这场针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施行的大屠杀,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工艺美术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学生通过对各种工艺作品的制作学习,不但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加强劳动观念,提高动手技巧,而且,对于陶冶他们的思想及艺术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也大有帮助。同时,古今中外工艺名作的鉴赏学习,也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可是在初中工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课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不少学生怕上工艺课甚至不喜欢上工艺课,不仅仅是因为上一节工艺美术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还因为他们中有不少的同学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艺品”那样的精致或老师期望的效果。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讲究“超越”。常用的方法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小材料(彩色纸、小珠子、扣子、彩色线等),这“宝箱”可是学生进行工艺创作的源泉。有了它,再加上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工艺的制作过程,除了教会一些基本技巧,还有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热情、个人的性格爱好等情感因素来赋予作品之中,而不要被制作技巧牵着鼻子走。有些比较困难的制作技巧可以不用或“绕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材料与作品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让材料发挥超越材料自身的作用。
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曾经留意保存下来,等到新一届学生上课时,我把相关的作业拿出来,这样他们的心里就有一个比较,大多数同学是有上进心的,好的作业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发展。?
再有,我找到一个具有传统剪纸艺术的民间老艺人,为了让学生多了解剪纸艺术,我多次拜访,终于把老人请到课堂上来,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课。? 还有,在业余时间,我组织了美术绘画兴趣小组,他们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其他的同学影响极大。
这个在我们注重“养成教育”的理念中也是一项基础的工作。我们一直坚信,把基础做扎实稳固了,后期才能真正好又快的出现教学成果,效果也事半功倍。“教有法,而学无定法”。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不会多变的,而具体的教法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灵活机动的。因地制宜,应材施教,美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论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走出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只有这样,美术教育的改革才是实质意义上的改革,才是真正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美术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梅玉洁,美术课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王秀红,让美术课既活泼又生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3]张迪生,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成才之路,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