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出路探究

【作者】 张 和

【机构】 安徽省含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语言是表现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信息交换和思想交流,语言文字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够经常见到一些已经淘汰的文字在使用,对于我国语言文字的统一、规范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所以我国的特点之一就是多方言,要做好文化整合,确保人与人之间良好、顺利的沟通交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
【正文】

      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灿烂悠久,而语言文字正是保证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还是民族的团结,语言文字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简单来说,我国的文化水平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得以体现。但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收到了新兴网络语言的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以规范语言文字使用。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存在的若干问题

  下面将从若干方面分析当前使用语言文字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误解词义,很多人对词语本意不甚了解就随意使用,造成词义混乱、滥用词语的现象。举例来说,“故纸堆”指的是某人只知道学习古籍但是忽视了人情世故,这是一个贬义词语,但是很多人却将这个词语作为表达“努力学习”的词语,又如我们一般使用“高屋建瓴”来表现势不可挡、居高临下的气势,但是很多人却使用这个词语表现“建筑数量多且高大”,和原意相差较大;还有人使用不恰当的动词来修饰宾语,例如“加强力度”、“提高数量”等。

  第二是错误使用多音字,多音字有一个或者以上的读音,读音不同,其构成词语的词义、用法和词性都不尽相同,例如“薄”这个字,在“薄荷”中读作“bò”,但是在“薄纸”读作“báo”,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否则会经常出现误读的问题,由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多音字的频率很高,因此解决误读多音字问题是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错别字的滥用,某些情况下,企业或者厂家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可以使用错别字,例如蚊香生产企业为了体现生产蚊香的质量高,使用“默默无蚊”作为广告语,这样的会用方法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仍然有不利影响。再者,在报纸和杂志中经常出现错别字,例如将“有线电视”写作“有限电视”,还有部分地区为了使用方便,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例如将“鸭蛋”写作“鸭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词语都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势必会对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产生不良影响。

  第四是网络语言带来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学生使用电脑上网已经非常正常,在使用电脑交流的过程中,人们为了简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汉字或者词语按照使用习惯进行简化,比如“再见”可以用“886”代替,虽然这种表达方式比较新颖,使用也很简单,但是却极大地冲击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现状

  教学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

  首先,很多师生都不善于使用普通话,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使用普通话授课,但是在课下交流中,教师和学生就不再使用普通话而是使用方言,这种情况和国家要求达到的“四用语”目标不相符合,数据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师生使用普通话交流,而大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标准尚未达到二级甲等。

  第二就是上面所说的使用汉字不规范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已经废弃的简化字,还有的教师为了书写方便,可以减少汉字笔画,还有的学生追求新颖时尚,模仿明星的独特的写字方法,语言文字规范化不尽如人意。

  第三是在书写文章、语句的格式不够规范,虽然学生们很熟悉作文的写法,但是在书写一些诸如请假条、借条等的应用文时,存在严重的格式不规范现象。还有就是网络语言的滥用,给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学出路

  要采用教学的方式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贯彻国家文件和法规精神

  我国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颁布了文件并出台了相关法规,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教师应认真学习这些法规和文件,贯彻法规、文件所表达的精神。现今我国推行素质教育,而语言文字是一个人表达思维想法的重要方式,所以语言文字规范化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利举措,因此,师生必须规范用字标准,认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也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首先应建立正确的态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例如板书、朗读课文等过程中,尽量规范自己使用的语言文字,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教师还可以定期为学生播放诗词朗诵的视频或者让学生观看新闻联播栏目等,学习如何正确的使用语言文字,提高自己使用普通话的意识。

  3.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不能在考试中使用的,部分学生为了达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目的,使用新兴的网络词语或者符号,殊不知这样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被阅卷老师扣分,例如上海市就规定“伤不起”、“神马”的网络词语是不能在考试中使用的,一旦使用就会被当做错别字对待,因此,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

  结束语

  综上,首先分析了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介绍了当前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文字的现状,最后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每位教师都能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杭祖林.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02):93.

  [2]夏传刚.语文教学要抓好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J].文教资料.2010,(33):60.

  [3]何志强.新课程背景下的汉字规范化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2,(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