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作者】 王 永

【机构】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平朗小学

【摘要】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而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是以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为出发点的。其真正的目的就是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最主要的的任务是能过各种手段来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对话。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正文】

      新课改以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树立“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而教”的理念,关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相关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质疑问难,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因此,学习一篇文章,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自由地读,整体感悟文章的线索,领悟作者的情感。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教《白杨树》一课时,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差异就不再是问题而是资源,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指导,引导他们讨论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见解,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优劣互补、相得益彰。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更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四、情感交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因此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才能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积极地参与。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阅读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进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如此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