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让小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作者】 罗 丹
【机构】 贵州省织金县后寨乡高礅小学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尽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本文从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数学、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和注重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践数学六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让小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这个命题,旨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喜欢上数学,让学生在动手和实践中思考和创造数学,最终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主人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自己的位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主动积极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怎么学。”因此,我们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作为教师要注意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教程巾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数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内活动,因人数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泛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为所有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米,宽增加一米,它的面积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提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身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凭感性回答,答案不一,且都不能讲清道理。这时学生都迫切想知道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抓住这启迪思维的最好时机,让他们举例说明。给学生讲明道理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时学生兴趣会更高,经过小组讨论探求,很快会得出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较大。由于教师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疑诱导,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情绪高涨,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三、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体验数学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概念,掌握新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讲“三角形内角和”时,首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自己做的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能很快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学生感到奇怪,很想知道教师为什么那么“神”。于是教师说:“这节课我就告诉你们这个秘诀。”然后板书课题,讲授新课。这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引课,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再者,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往往图文结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自学的氛围,提供自学的空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借助教材例题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体会和亲身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他们通过自学的途径来获取数学的新知识,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组织全班交流和教师讲解前,先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不懂?这样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现存疑难问题,交流对新知的想法和解题经验,集思广益、互帮互学、及时矫正。
五、注重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主动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教学技能,达到“不教”。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就是为了不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充分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他们的创造思维就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只有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不再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去预习、学习、探究,才能算是真正地让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六、注重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践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也就是说,学习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求,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总之,教师只有做好的学生角色的转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大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与日俱增,才能以饱满的热情、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做到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趣学、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