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作者】 张洪波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文疃镇潘店联小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
【关键词】“学困生”;策略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学困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都有一些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一、利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及时发现和放大”学困生”的 “闪光点”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BS.布卢姆实验证明:许多”学困生”的问题不在智力 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所以我们教师应了解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平时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儿,也要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及时放大其“闪光”的行为。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最终改正其不良行为,使他们向积极方面转变。如果教师常常把学生入学的成绩视为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水平而忽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这种观念支 配下,教师对学生刚开始就丧失信心,无形之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冷漠、压抑和伤害,年复一年,恶性循环 ,这样学生始终是学不好的。因此,教师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 都要格外关心爱护,多找”学困生”谈心、编座位照顾”学困生”、上课提问不忽视”学困生”、耐心回答”学困生”的提问 ,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不失时机地激励他们产生想学的强烈愿望。

  二、注意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我们要想使”学困生”从根本上得到转化,还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欲望是一个十分可贵的进步。但是若不能把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稳定下来,那一 切努力将会前功尽弃。因此,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找到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诱导”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有着同实践结合的丰富内容,我注意引导得法,创造学习的高潮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 而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学困生”每前进一步比别的同学都要困难许多。考虑到这一特点,我为”学困生”在集体中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比如 ,课堂提问对”学困生”适当浅些,作业、考试成绩以进步为准设立进步奖等。

  三、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学困生”自卑感。

  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相同,不同时间段的情感也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是很差,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分数,不自觉地把他们作为”学困生”看待,冷淡与歧视他们,形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反而使得学生很不喜欢该老师,导致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数学课。理想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心在灵上、情感上的融洽,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用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四、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困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注意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在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的“度 ”放缓一些,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学困生”吃透教材的内容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做到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学困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 “学困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 的整体效果,”学困生”的反应,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勉强赶速度,而是做到照顾学生的全体,不能忽略”学困生”。例 如,在讲重点内容时,我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在要”学困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 我在进行教学时,尽可能使”学困生”感到易学,同时,我做到想方设法把难的东西变得容 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一些使他们容易接受。把”学困生”看来是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五、认真布置好作业,把好考试关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逐步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在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的自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个别的”学困生”,可以采取单独出试卷考试的方法。教师要想办法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总之,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从”学困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落实对他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进而促进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与语言》,冯志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2]《数学模型引论》, E.A. 本德著,朱尧辰、徐伟宣译,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