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作者】 徐显萍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盐源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还要不断地吸纳新知识,学习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师生关系;主体地位;学习方式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改革。”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角色必须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与要求。
一、重建历史教学理念,塑造新型师生关系
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有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新课改的实施使得历史教师的教学责任由单纯知识技能传递,转变为以情感为核心的三维目标的培育。与之对应,师生关系必然发生新的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教学目标的完整性,教师的历史教学责任便有了拓展,从而注定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主体构建性学习过程,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角色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与教材、媒体等一起构成学生的学习生态环境,为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服务。
二、重建教学评价体系,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历史课程教学理念,必然要求重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这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标合理,设计科学,恰当处理教材及师生关系;要开放历史教学设计、内容、空间、形式、结果;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发挥学习潜能;要使教材设计独特新颖,发挥教学个性,艺术地驾驭课堂;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认知、能力等方面锻炼的机会,为学生进一步自我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得到启示,获得进步;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自觉地运用它们来陶冶学生的情感、人格。此外,教师还要热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要通过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使自己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要有宽松的学习心态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可以自由向师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特长,使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要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浓厚的兴趣、灵活的思维方式,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与合作伙伴交流,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要善于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拓展思路,用生活、个性化眼光对待学习;能获得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并使自己的多种能力得到强化,展示自我,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人格得到健康的连续性发展,并通过课堂学习,又生成了有价值的新问题,激起探究欲望,使自己自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要学习情绪饱满,能在体验中受到学习内容的情感感染,获得美的享受,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并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能与教师和学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要以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为基本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相信学生并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能够独立地思考与学习,并敢于突破常规,有所超越,在自身发展中获得主动。
三、变革历史学习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以往学生学习历史的传统方式带有明显的被动、单一的烙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身心参与,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强调学生的主动构建。课堂操作要略是:教师要心态放松,让学生自由开放地感知历史学习材料;激发动机,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课堂需要;情感渲染,让学生与历史共鸣;直观感受,让历史与学生亲密接触;生活互融,让历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活动引导,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动起来;对话交流,让学生在表达与反思中构建。
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方式要有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要有集中、新颖、有价值的问题或探究主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空,保护学生的探究欲,不要按教师意见随意取舍学生的见解。课堂操作要略是:探究过程的延续性,探究价值的创新性,历史资源的整合性。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方式要有明确的合作小组内学生都能接受的探究主题,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学生能够获得探索、挑战性的心理体验,交流充分,允许个性化的观点生成,合作的延伸性。课堂操作要略是:建立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历史合作学习的常用方式包括任务分工式合作、滚雪球式合作讨论、书写式合作讨论、炉边谈话式合作讨论等等。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还要不断地吸纳新知识,学习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总第269期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7,(11)
[3]鲁玲.例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群文天地,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