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作者】 郭姗姗
【机构】 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萝卜寨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推广深入、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现代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等因素,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带来了一些可喜变化,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新的教学方法,均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确实变得很是“精彩”和“热闹”。
当前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怎样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师如何领会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去很好地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方法?就尤为重要。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谈淡个人的一些做法、体会和认识。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课前的准备。所以教师的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教学内容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教案蕴含着教师的思想和智慧。只有高质量的教学准备,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1、“吃透教材”,才能深入浅出。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通读小学阶段全套数学教材,教师用书。深入了解教材编写特点,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仔细地研究单元的划分,将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教学的重点进行梳理,分析它们本质的联系与差异,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同类性质数学问题中最本质的东西。所谓的“站得高,看得远”,只有这样居高临下的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数学课更有“数学味”,更具“深度”,才能确保教学内容设计的有效性,才能实现“深入浅出的小学数学课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先“吃透教材”,了然于胸,才能做到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进而做到“活用”教材,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甚至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目标。
2、“吃透学生”,才能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
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就是要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的发挥,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1、巧用知识迁移,才能“温故而知新”。
“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联贯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各知识之间联系,引导学生巧用“知识迁移”,帮助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旧知而掌握新的知识。
2、充分“激趣”、合理设计课堂练习,才能更好体现“学生为主”。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用脑思考、多用眼睛观察、多用嘴表达、多动手操作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主动参加整个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练习在一节课中具有很重要地位,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很好的“载体”,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师合理、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重要的一环。
首先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设计多层次练习,基本训练、试一试(练一练)、课堂作业题、思考题,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其次课堂练习的设计题型要具有“丰富性”:填空、判断、运算、改错、应用等题型。
另外,课堂练习的设计还要“适时性”、“灵活性”等,可以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穿插在练习之中,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练中学。新旧知识联系较紧密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迁移性的预习练习,在形成新知时可以穿插巩固性练习,在授后加强时可以布置拓展、提高性练习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练习在不同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来灵活安排练习的时机,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恰当使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小学数学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年段等,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利用电教媒体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等优势,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变烦琐为简单,大大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增大容量、节省时间、减轻学业负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养成及时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发展
教师应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与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改进、提高、发展。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认为: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准备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后的反思,等几个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讲求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正真得到落实。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走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