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自读课教法初探

【作者】 陈 廷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摘要】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将平时在教读课中教给学生的知识与方法,让学生自如地迁移到自读课文的阅读中,使学生学会“举一”并“反三”,由此及彼,并能及有效地读懂与课文相近、相类似和相关的文章。
【关键词】初中;自读课;教法;指导
【正文】

       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各占一半,但是如何进行自读课教学?经过认真学习和实践,我觉得:教材在编排时将教读与自读并重,那么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能相互取代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将平时在教读课中教给学生的知识与方法,让学生自如地迁移到自读课文的阅读中,使学生学会“举一”并“反三”,由此及彼,并能及有效地读懂与课文相近、相类似和相关的文章。笔者在平时的自读课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在自读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确定自读目标,并要依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因为自读课首先承担着学生对一个单元目标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以至于能学以致用并能举一反三的重任。教学目标有时可以由教师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来确定,有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来定。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学生通过学习讲读课鲁迅先生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及杨降女士的《老王》后,学生们明确了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作者不仅高声赞美人间之爱,也呼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本单元教读课的学习,我首先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和启示;其次还要学习描写、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最后要求学生注意体会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典范作品语言风格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本单元自读课余秋雨先生的《信客》时,我就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把把握文章脉络作为第一个教学目标,学生只要用心自读,就很容易根据时间顺序和课文的结构理清文章脉络了。其次,我将理解“信客”这一形象的意蕴作为第二个教学目标,并提示学生结合课后习题一的问题进行阅读,学生也就很容易地把握了“信客”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的可贵品质了。最后,我把品味本文语言特点作为第三个教学目标,在学生自读时我就要求学生注意勾划四字词语、成语和运用修辞的句子,并结合课后习题二,将本文的语言与语言风格朴素平实的《背影》和十分口语化的《台阶》相比,学生很自然地领略到了余秋雨散文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风格。在这样一节自读课中,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教师定好的三个教学目标,本课的自读任务自然也圆满完成了。

  而在教学自读课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一文时,我又采用了由学生自定学习目标的形式,没想到学生定出了由低到高的有梯度的目标:学生把把握故事内容并运用第三人称概括故事梗概作为第一目标;把分析文中父亲形象作为第二目标;把理解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作为第三目标。自读中,学生也犹如攀登台阶一样拾阶而上,等下课时,学生们也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本文的自读任务。

  二、在自读课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尤其要精要。如要依据本单元教学重点来设置本课自读时的主问题和子问题,或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来完成本课的阅读任务。因为自读课往往是学生对教读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也是对教读课中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并使之内化为自己能力的试验田。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说明文自读课《屏》和《落日的幻觉》时,我就指导学生结合课后的两个课后题来完成阅读;而在《台阶》一文自读课中,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小说内容,我设置了三个问题:(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学生通过以上“三问”,不但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并对父亲这个形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自读课中对学生的指导精要有效尤为重要。

  三、在自读课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阅读。我以为要留给学生至少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教师要把“自读权”教给学生。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阅读,让学生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中、主动地体验和感受,主动地思考和认识。与文本之间最近距离的接触和对话,让学生学会阅读,并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这是自读课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

  我记得英国哲学家约翰·怀特在《教育哲学》中解释“教”的时候说:“教的意思是努力带来学”。而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一过程如何特殊,学生总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感知,在他们自己的头脑里进行,别人谁也取代不了”。所以我以为教师的“教”要以努力为学生带来可学的为目的。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能力又尤其重要。教师应该明确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们“自读”出来的,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自读课教学中也应以引导学生自读、善于调动学生自读的主动性为目的,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故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我想:只要学生们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自主阅读,相信学生们在语文阅读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一定会收获得更加丰硕。